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章 六味地黄丸

第二天一早,薛绍像前几日一样召集了一批侍女来到厨房。

众侍女利索地给炉灶生火,往火眼上放上一口大铁锅,将金黄色的蜂蜜倒入铁锅中。

薛绍看着火候,手上拿着大木勺搅拌蜂蜜,嘴上说着:留神控火候,火挡关小些,记着得保持文火,火势得稳,一会儿大一会儿小,这蜂蜜就得糊了。

薛绍这是在用蜜制法制作六味地黄丸。

炼蜜是蜜制法的第一步,必须把蜂蜜炼制到合适的浓稠度。

薛绍认真地搅拌蜂蜜,看着蜂蜜的沸泡由密集的小泡变成大泡,说明蜂蜜中的水分充分蒸发,浓稠度足够了。

他迅速地勺起一勺蜂蜜,滴下一滴在旁边的一盆清水中,只见热蜂蜜滴入凉水中沉底变成圆珠状。

这是明朝药典中记载的炼蜜为珠之法,进一步验证蜂蜜经过炼制后达到足够的浓稠度。

薛绍:起锅。关火。

薛绍旁边放着另一个大铜锅,里头装着半锅研磨精细的粉末。

粉末是六味地黄丸的六味药材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按照比例搭配研磨而成。

薛绍端起那锅蜂蜜,将滚烫的蜂蜜倒入那大铜锅中,和粉末混在一起,蜂蜜和粉末的比例是一比一。

他拿起两把勺子使劲地搅动。

只见经过炼制的蜂蜜浓度很大,使劲搅拌才能和粉末亲和在一起。

搅拌了半个小时,薛绍忙得大汗淋漓,将炼蜜和粉末完全和在一起,变成一大锅高度黏稠的药膏。

薛绍:分丸。

几位侍女趁着热度,利索地用小木勺将药膏勺起,捏成一颗颗直径2厘米左右的大丸。

旁边已经备好蜡壳,婢女们将冷却后的大丸装入蜡壳中封好。

蜡壳上还贴着丝棉纸,写着蜜制六味地黄丸的字样。

最后婢女们用精致的丝绢将蜡丸包好,打一个小蝴蝶结。

薛绍端详成品,药材晾晒彻底,粉末研磨精细,炼蜜浓度合适,炼蜜和药材融合成功,分丸,封装也成功。

他很满意。

忙活了十来天,试错多回,终于制出第一批蜜制成药。

薛绍在包装上也下足功夫,娘子从小锦衣玉食,什么贵重物事没见过,这黑不溜秋的药丸得精心包装才能得她中意。

当天傍晚,李令月从宫里头回来,回到西堂,看见正中的桌案上摆着两盒漂亮的物事。

那是用铜盒封装的两盒六味地黄丸,每盒三十丸,足够李令月服用两个月。

铜盒样式漂亮,药丸用丝绢包装,看上去精致又高大上。

李令月很喜欢,立马跑去找薛绍。

薛绍冲一杯蜂蜜水,教娘子服用药丸。

李令月喝着蜂蜜水嚼着药丸,觉得甜甜的,也不难吃。

薛绍解释着:这是中成药蜜制法,将药材研磨成粉,服用效果比煎汤药更好。药材晒干,用炼蜜精制,用蜡壳封存,保质期长,而且蜂蜜补充果糖葡萄糖,更有益身体。你每天坚持服用一枚,对身体应有补益。

中成药蜜制法明清时期才发明,唐朝服药基本只有煎这一种方法,随身携带、长期保质的蜜丸是不存在的。

李令月:嗯!夫君能治好父皇的风疾,必定也能调养好娘子的身子!

说起治好李治的风疾,这是薛绍心里的痛啊

薛绍叮嘱道:这药只给娘子调养身子,不能外传,不然夫君要生气的啊!

李令月忙认真道:太平保证,绝不外传!

李令月服用六味地黄丸十天之后,她感觉身体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