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2章 新农作物将传遍大唐

很好。

随着这两轮耕种,这些种子已经得到改良,而且在岭南已经普及,下一步即将推广到整个大唐帝国。

这场物种大交换引发的农业革命将提早一千年来到华夏。

随着这些高产农作物的普及,华夏这片土地的人口将提早一千年达到两亿、三亿,甚至四亿之众。

在这个时代整个欧洲的人口不过三四千万。

在工业革命前时代,人口就是力量,就是文明实力的根本。

庞大的人口规模将使华夏文明的扩张之路更加广阔。

薛绍感到有些期待接下来的道路了。

公元6-90年,大唐开耀十年的夏末。

长安城,大明宫。

紫宸殿笼罩在初秋的微凉之中。

大殿里面一片肃穆,殿首上座一主一次地坐着天皇和天后。

李治已经六十二岁,按照历史的轨迹,七年前他就已经驾崩了。

但眼下李治因为头风症得到有效的治疗和缓解,他非但没有驾崩,身体还越发变好了。

虽然他还是显得年迈和虚弱,但是作为一个老皇帝他动脑子掌控朝政还是不成问题的。

武曌仍然延续着她的历史轨迹,她六十六岁,权力的滋养让她显得年轻,看上去就五十岁上下。

因为李治没有驾崩,所以武周篡唐的历史没有发生。

在历史上武曌本来也没有想要篡夺李唐,因为对于她来说这样干成本太高,对自己不利,对这个帝国也是不利。

实际上武曌篡唐的过程和篡唐之后的余波引发大唐权力中心的长时间动荡,让帝国的大脑发生内乱,这致使帝国出现诸多问题,最明显的问题就是武曌自戮大将,使帝国的对外战争连年败退。

另外,武曌自己的结局也不好,她最终在神龙政变中下台,最终晚景凄凉,她的武氏家族在她死后也彻底覆灭。

所以历史上武曌是不想篡唐的,她是因为李治病死,她觉得自己寿命还长,精力还充沛,而且权力道路上只能进不能退,因此只能进行篡唐的冒险行动。

实际上她心中最理想的状况是:皇帝一直活着,与她日月同天,她依然是天后,掌控半壁朝政大权,这对她来说是最有利的。

所以眼下这对帝皇夫妻的权力分配和制衡还是比较稳定,李治手握兵权和三品以上大员的任命权,武曌掌握行政权,总揽朝政事务。

两人分工明确,彼此都比较安分。

他们的权力分配稳定,帝国的状况也就稳定,所以眼下大唐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大有开元盛世提前到来的盛况。

但是眼下李治和武曌有些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