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8章 石蜜和种甘蔗

薛绍认真考虑着越0南的威胁。

穷山恶水出刁民。

越0南毕竟是番邦夷族,叛乱随时可能发生。

总之史书记载,两三年后越0南就爆发大规模叛乱,越0南人李嗣先、丁健等攻破安南都护府,兵锋直指广0州。

所以除了重建都督府,修建防御工事之外,恐怕还得养一支军队才行。

驻扎在广0州的唐军不过两千来人。

大唐守备岭南的兵力主要驻扎在桂州,也就是现代的桂0林市一带。

如果广0州城有危险,朝廷必须下令让桂州调兵过来援救。

如果越0南真的叛乱,等桂州的援军来到,广0州恐怕已经遭了大灾。

所以眼下薛绍的工作等于是在经略岭南。

得扩建广0州府,还得蓄养军队。

在长安再怎么折腾,也只是做点自家的生意。

这经略岭南一地,需要的支出得海了去了。

得想法子赚更多的钱。

造纸是一门好生意,外贸的需求摆在那里,此外还有内需呢。

岭南这半开化的地方,大多数人是不识字,也用不着纸张的。

但这是庞大的潜在市场啊!

通过想办法拉动内需,还可以销售更多的纸张。

但是造纸的效率得提高。

而且不能光靠造纸这一门产业。

必须形成产业配套。

嗯。

是的。

建立产业配套体系是提高生产力最科学的方式。

什么产业能和造纸这门产业形成配套呢?

薛绍又上集市溜达一圈。

他看见一家招牌写着天竺会馆的店铺。

天竺就是印度,这是印度商人开的店铺。

店铺里头最贵重的商品是一种金黄色的物事,被称为石蜜。

石蜜的售价是一两卖200文钱,堪称贵重。

但薛绍一看就知道,这石蜜其实就是黄糖。

在这个时代华夏还没有掌握大规模制糖的技术,甘蔗在太宗皇帝时代初引入中原,但还没普及开来,华夏还没有形成制糖的产业。

所以糖在大唐是稀罕物,需要从印度进口。

眼下石蜜是大唐贵族才能享用的奢侈品。

薛绍想了想。

岭南地区是适宜种甘蔗,甘蔗是半年一熟,长得快,收成也快。

最重要的是,种甘蔗榨糖和造纸可以形成产业配套。

榨糖之后留下的蔗渣、废糖、滤泥可以作为制作纸张的原料。

这样造纸就更便利了,不用花大力气去砍毛竹,而且用蔗渣制出来的纸张质量还更好。

薛绍马上给了天竺商人一些钱财,问他们买了一批甘蔗的蔗种。

甘蔗用头部就可以繁殖,所以买甘蔗种并不难。

天竺商人出于商业利益垄断的考虑,不愿意出卖蔗种,但奈何薛绍是广0州都督啊,他们得罪谁都不敢得罪广0州都督。

薛绍拿到甘蔗种,立马在新建的都督府旁边开辟一大片甘蔗园。

这个时候是农历四月,正是甘蔗下种的季节。

于是,薛绍一边继续砍毛竹造纸,一边种甘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