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渐深。
第二天,薛绍召集一批工匠,开始忙活制作活字印刷术的器具。
薛绍先找来粘合度合适的胶泥,将这些胶泥制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正方体毛坯,然后在毛坯上刻反体单字。
这工作叫做制作胶泥活字,是活字印刷术的核心技术,需要耗费大量时间。
花了半个月,薛绍才完成胶泥活字的刻制工作,总共刻制3000个常用的汉字。
他将胶泥活字按声韵分类放在木格子里,贴上纸条标明,以便取用。
然后薛绍制作多片带边框的铁板,这是排字印刷的底托。
他在铁板底托上面敷一层用松脂、蜡混合而成的药剂。
他写好《三国演义》的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按照第一回的内容,他将胶泥活字拣出来,在底托铁板上进行排版。
排版完成之后,他将排成的四片铁板底托放在火上烘烤,使铁板底部的药剂融化,然后用平整的木板将字面压平,使字面绝对平整。
药剂凝固后,《三国演义》第一回的四片印刷版型就完成了。
印刷的工序比较简单,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然后覆在纸上,稍微用力一压就行。
完成印刷之后,只要将铁板底托放在火上再烤一回,底部的药剂融化,胶泥活字就会松动掉下来,将胶泥活字收集放回木格子里,就可以供下次排版印刷使用。
如此一来,只要几个小时就能完成《三国演义》一回内容的排版,再有一天时间就能完成一万份以上的印刷。
薛绍先将《三国演义》第一回印了一万份,然后带到广0州城的集市上去,租了一个店面当书店进行发行。
他在书店上面挂了一块大横幅,上面写着一首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当天《三国演义》第一回没有激起多大的反响,只卖出四百来份。
薛绍挺淡定的,这种小说连载的事情,得慢慢积累人气啊。
薛绍每天晚上忙活完回到府上就写一回内容,交给工匠连夜排版印刷,第二天下午就交付市场销售。
《三国演义》一回是5000多字,日更五千字,也差不多了。
毕竟《三国演义》不是无脑爽文嘛。
薛绍就这么更新了八天,更新到第八回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的时候,开始听见广0州市井有人在讨论吕布、貂蝉、董卓之类的话题。
《三国演义》的销量开始上升,一天能卖一千多两千份。
连载到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的时候,《三国演义》的热度直线上升,每日销量提升到六千份以上。
之后连载到第二十七回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的时候,《三国演义》的热度彻底爆了,这一回印刷出来的一万份顷刻间销空,前面没卖出去的二十六回也被买光。
这个时代文化娱乐手段简单,人民哪里接触过《三国演义》这么精彩的故事。
而且《三国演义》这样的评书体裁又最是适合人们口口相传。
加上人们本来就对三国的故事,对刘关张、孔明周瑜、奸雄曹操这些故事感兴趣。
所以《三国演义》迅速在人民中间流传,名声口碑很快传遍广0州,乃至传遍岭南。
薛绍于是提高印刷量,每一回印刷两万份。
随着连载继续,广0州城到处在讨论《三国演义》,城中每个角落都能听到人们讨论官渡之战、赤0壁之战,讨论关云长义薄云天,孔明智计无双
每天早上就有无数的人挤在集市上都督府的书店前,等着最新一回的《三国演义》发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