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2章 占城稻

薛绍不知道岭南当地众土豪学走了整套产业链的事情。

他继续忙活着练兵,每天晚上回去还得更新《三国演义》。

虽说《三国演义》他熟得很,但是也做不到倒背如流。

有些情节还是得想了想,想不起来就得自己自行编辑一下。

所以这默写工作还挺花时间的。

他每天忙活这两件大事,累得够呛,着实没空管其他事情。

眼下他练兵又遇到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

缺粮。

亲手练兵,才知道粮食的重要性!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打仗打的是后勤。

尤其在冷兵器时代更是如此。

岭南的粮食主要是水稻,辅以粟米等。

岭南是丘陵地带,这个时代没有工业开垦技术,所以大量山地是没法种植的。

这导致岭南的水稻产量很低。

其实这也是为何岭南是荒蛮之地的根本原因。

关中平原之所以是华夏首都所在,根本原因是因为关中平原容易耕种,在生产力薄弱的时代,在关中平原能够生产出更多的粮食。

岭南需要经过上千年的开垦,加上不断改良农作物,才提高粮食产量,逐渐改善缺粮的状况,这才逐渐摆脱落后贫穷。

自从永徽时代以来,天下安定,岭南人口大幅度增长,所以岭南的粮食越发捉襟见肘。

眼下薛绍养着五千人的军队,这五千人是不耕种的,粮食全靠买。

但是去哪儿买?

这个时代粮食没有市场化,尤其是岭南没有粮食流通的市场。

军队要筹粮只能今天找这家豪族出让一些粮食,明天找另一家豪族出让一些粮食。

是出让,不是买。

得求他们!

有时候给钱他们都不要。

真烦啊!

平日里还好对付,但是这样很难有储备粮,如果真的打仗了,粮食是不够的。

所以必须解决粮食问题!

不然军队算是白养了。

可是这个问题怎么对付呢?

手下有五千个嗷嗷待哺的壮丁真烦人啊!

薛绍犯愁着。

他思量着。

可能只能走古时候军队解决粮食问题的根本之策:屯田。

简单了说,就是军队一边种田,一边练兵,有兵事就打仗,没兵事就耕作。

八个字概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问题还是,岭南耕种困难,缺少肥沃的大平原,军队屯田产量太低,不划算啊!

正常来说,军队屯田全力耕种一年能得到满足两年食用的粮食,这是基本的屯田标准。

但是在岭南屯田,军队全力耕种一年,最多只能得到满足一年半需求的粮食产量。

产量太低了!

得提升粮食产量才行。

但怎么提升粮食产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