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翼从四轮车中抓出一把棉花展示给阿史那俀子,同时他拿出四轮车内还备好的三套棉大衣,抛给围观的阿史那族的众头领。
众头领抢着棉大衣,试着穿上,都啧啧称奇。
阿史那俀子不动声色,说道:这制作棉大衣的法子,也能传授给我们?
王方翼笑道:这是小事,我们可以派出工匠前来,手把手教你们缝制这棉大衣。
王方翼把话说到这份上,阿史那俀子无话可说,粮食,还有大量便宜的、优质的棉布,这都将改变西突厥人的生活,身为西突厥人的头领他实在没有反对的理由。
众阿史那族的头领也都无话可说,他们不再攻击王方翼,而是细细地看着番薯和土豆,还有白叠布和棉大衣,啧啧称奇着。
王方翼说道:如若可汗大人同意我们的建议,那么我们就建立集市,在集市开展贸易,这个集市,我们要求放在伊犁河谷北山的北麓。
阿史那俀子神色一凛,冷笑道:你们这是什么意思?
王方翼笑笑,说道:是的,我们的条件是,你们部族必须退出伊犁河谷,未经安西都护府允许,不得进入。
众阿史那族的头领当即又愤慨起来,他们将番薯、土豆、棉大衣一扔,怒道:这片河谷是我们部族的地盘,你们唐人不得侵占。
王方翼神色一冷,说道:本将再重申一遍,这片被安西都护府称作伊犁河谷的谷地,是安西都护府的辖地,也是安西都护府的都城所在,你等未经安西都护府允许,不得进入。
众阿史那族的头领更是愤怒。
阿史那俀子抬手按了按,示意部将冷静,他冷声正色,说道:唐人要我们退出这里,办不到!
王方翼也冷声:那可汗大人便等着战争吧,安西都护府只是为了你我彼此的繁荣发展,愿意以贸易的方式止歇干戈,如果可汗大人不答应我们的条件,那你我便以战争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看看你们突厥的骑兵能不能在我安西军的刀兵之下占领这片河谷。
王方翼的语气果决,他凛然而立,环视众阿史那族的头领。
众阿史那族的头领在王方翼的目光逼视之下,他们倒是沉默了。
毕竟唐军的武力摆在那里,三日前一战,唐军几乎没有折损,就将他们打得七零八落,如果继续战争,以他们的武力,必定是敌不过唐军,非但得不到好处,还不知将付出多少死伤。
而且唐军给出的好处就摆在眼前,粮食和棉布,这都是扎扎实实的利好。
忌惮唐军的武力,又认同唐军给的好处,基于这些条件,众阿史那族的头领虽然仍然抗拒对唐军妥协,但是客观上、他们的潜意识里已经认为退出伊犁河谷的条件并非不能接受。
阿史那俀子看着众部将的反应,他已经心里有数,不能与唐军为敌啊,还是必须接受唐军的条件。
而且,对于他来说,还有一个算盘,他主持与唐军和解,获得唐军的好处,这个过程将使他能够重夺西突厥可汗之位。
王方翼看着这个局面,他也心里有数,他缓和道:安西都护府并非强迫你们退出伊犁河谷,只是要你我双方划分清楚势力范围,你们的族人依然可以进入伊犁河谷,只是需要与安西都护府协商,经过协商,你们的族人可以进入伊犁河谷耕种,参与安西都护府的生产建设。
王方翼所说的也是大都护的谋划,新安西都护府目前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劳动力不足,日后可以吸收一些年轻的西突厥人进入新安西都护府作为劳动力补充,那些优秀的、主动接受唐人文化的、愿意归化的西突厥人可以给予他们户籍身份。
阿史那俀子掂量着,他寻找合适的说辞,他指向王方翼身边的那辆四轮车,问道:这又是什么物事?
王方翼知道阿史那俀子已经妥协了,他笑道:这是我们大都护研制的四轮车,全车精钢制作,可以运送货物翻山越岭。
阿史那俀子:这些四轮车也可以给我们?
王方翼笑道:我们带来七十辆四轮车,都进献可汗大人。
阿史那俀子:很好。你且退下吧,十日之后,本可汗要看到你们唐人送来的第一批货物,我们会拿出一千匹骏马来交换。
王方翼:完成这笔交易之后呢?
阿史那俀子:本可汗会接受你们的条件。
王方翼掂量着。
阿史那俀子看着王方翼沉默,他招招手。
王方翼打量阿史那俀子的神色,他走前两步,与阿史那俀子隔着两步远,没再走近。
阿史那俀子见王方翼不走近,他挣扎着站起来,走前两步,凑到王方翼耳边,用唐人的话低声说道:本可汗让步了,你也得让我好做。让族人退出这里,不好办。
王方翼会意。
阿史那俀子要号令西突厥人退出伊犁河谷是不容易的,先进行一场贸易,让西突厥人看到好处,这会让阿史那俀子容易办事。
王方翼退后两步,说道:很好,那便这般说定,十日之后再与可汗大人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