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新安西军两千将士拖着五百辆四轮车,拉着贸易的货物浩浩荡荡地开进西突厥的地界,开进阿史那族的营地。
不仅阿史那族的三千多人马尽皆出来围观,所有西突厥的人马都在关注这场贸易,贸易现场里里外外围着两三万之众的人马。
众西突厥人看着唐军拉着如绵延的小山一般的货物进入阿史那族的营地,他们纷纷咋舌,这些货物数量简直惊人之极,阿史那族是拿出了多少财富,才换得这么多的货物?
看那铁车上运载的大块物事,那像是阿史那族说的,唐人种出来的番薯和土豆,这些东西得有好几十万斤吧?阿史那族是拿出何等珍宝,才能换回这么海量的粮食?
王方翼亲自主持这场贸易,他带着唐军将货物拉到贸易现场,只见现场聚集着五百匹马匹,还有堆积成山的毛皮。
阿史那俀子也亲自出面,坐在可汗的高座上看着这场贸易。
王方翼没有端任何架子,他手一挥,唐军立马上前,清点了马匹和毛皮,向王方翼禀报,货物的数量相符。
王方翼说一声:咱们卸货。
众将士将五百架四轮车上的货物卸下,番薯和土豆堆积成山,棉布也堆叠成小山。
王方翼来到阿史那俀子面前,行个军礼,说道:可汗大人,五万匹棉布,五十万斤番薯和土豆,请你清点吧。
阿史那俀子做这贸易之事不像唐人严谨,他没怎么清点货物,不过主要原因是,这场贸易得到的货物数量已经远超他的预期。
五万匹棉布足够供应整个西突厥部族的人民,五十万斤番薯和土豆也足够整个部族半个月的口粮,但阿史那族付出的不过是五百匹马和三千件毛皮,这点货物对西突厥人来说不算大量,只要给他们一片富庶的山林,他们整个部族一天就能生产出三千件以上的毛皮,而他们每年新养出来的马匹少说也有两万匹以上。
如此一来,依靠马匹和毛皮等货物的交易,他们就能从唐人那里获得可观的粮食和衣物。
王方翼说道:可汗大人,这次贸易我们交割的是马匹和毛皮,但安西都护府最感兴趣的是你们的铁矿石,希望下次你们可以拿出熟铁、生铁来交易,我们愿付出更多的货物。
突厥在北方游牧民族的语言中就是铁匠的意思,突厥这个种族原本就是依靠打铁为生,所以突厥人擅长挖掘和冶炼铁矿石,在北方,西突厥部族占据有多座铁矿山,他们经常会用生产出的熟铁和生铁与粟特人交易黄金和珠宝。
阿史那俀子手上也握有大量的生熟铁,他说道:很好,生熟铁我们有的是,自然会拿来与你们贸易。
王方翼:那就希望可汗大人遵守约定,西突厥人退出伊犁河谷,我们将在北山北麓设置新的集市,每月定期进行一次贸易。
阿史那俀子爽快地说道:那便如此说定,一个月内,我们会退出此地。
王方翼将马匹和毛皮装载完毕,带领唐军撤出西突厥人的领地。
阿史那俀子这边则开始自己的调度,他下令将与唐军贸易获得的五万匹棉布和五十万斤番薯和土豆分发给西突厥各部族。
很快,西突厥各部族都得到阿史那族分发下来的番薯、土豆和棉布。
随即,整个西突厥部落都震动了,这番薯放火上炙烤,或者是放水里滚煮,吃起来香软又香甜,而且十分饱肚子,土豆也是一样,带着甜味,而且充饥效果极好。
而且番薯和土豆不仅人能吃,马也能吃,还能当马粮,简直是最理想不过的粮食。
至于棉布,更是让西突厥人震动,他们没有拿这些棉布做衣服,而是先做寝衣,对于他们这些常年在荒野之中生存的游牧人民来说,寝衣比衣服更重要,保障他们能渡过寒夜。
他们用棉布做成寝衣,顿觉寒夜也不那么难对付了,那些贵族感到棉布做的寝衣比兽皮更加耐寒。
至于那些低层的贫苦的突厥人民,更是如获至宝,有这棉布寝衣,他们就能渡过寒夜了。
西突厥各部族都没有想到,阿史那族与唐人区区一场贸易,竟能获益如此之多。
顿时整个西突厥部族都对与唐人贸易趋之若鹜,下一次贸易如果扩大规模,获取更多的粮食和棉布,西突厥人就能过上更加富庶的生活了。
西突厥众部族的反馈在阿史那俀子的意料之内,他向西突厥部族提出,下个月将与唐军进行第二次贸易,贸易的物品是生熟铁和马匹、毛皮等,贸易地点选在北山北麓,我们需要在一个月内退出这片河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