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53章 安西军在逻些城的贸易

薛绍相当笃定,因为日后的历史已经证明,茶叶是吐蕃人最主要的刚需品之一。

吐蕃人接触茶叶,是从五十年前文成公主进藏开始,文成公主进藏将茶叶带给了吐蕃人民,但是茶叶只在吐蕃的顶级贵族中间流传,因为吐蕃高原自身不产茶,所以茶叶在吐蕃民族之中的流通非常的慢,直到这个时代,大部分吐蕃人还没有接触过茶叶。

但是茶叶仍是在吐蕃民族中间渐渐流传开来,吐蕃人民饮用了茶叶之后,就再也离不开这种饮料了,因为茶叶符合吐蕃民族的饮食刚需。

吐蕃地处高原,氧气稀薄,茶叶能够缓解高原反应,还有提神效果,能让吐蕃人感到身体舒适。

另外,吐蕃高原青菜产量很少,吐蕃人平日饮食主要是各种油腻食物,摄入脂肪多,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少,茶叶能够消解油腻,替代青菜补充维生素等身体必需元素。

所以茶叶对于吐蕃人民来说是生存的刚需。

加之吐蕃高原不产茶,所以茶叶成为吐蕃王朝向中原王朝进口的生活刚需品。

后世的宋王朝就是运用茶马互市,向吐蕃出口茶叶,用这样的贸易手段进行对吐蕃王朝的抑制。

所以眼下薛绍很笃定,目前吐蕃人对茶叶不感冒,但是随着安西军大规模地将茶叶运输进来,并通过贸易的手段播撒开去,很快吐蕃人就会发现他们对茶叶的需求和依赖。

在日后安西都护府与吐蕃王朝的贸易中,茶叶必定会扮演主要的角色,所以不怕吐蕃人眼下看似对茶叶不怎么感冒,很快吐蕃人就会发现他们对茶叶的依赖。

以薛绍估计,日后安西都护府对吐蕃的茶叶出口将超过棉布和粮食,茶叶将成为安西都护府销往吐蕃高原的最大宗商品。

薛绍看着逻些城内的贸易很快形成了规模,他问道:城外对吐蕃平民的贸易呢?

宋璟答道:回大都护,今日将城内的贸易秩序建立了,明日我们便会在城南搭建集市,对周边的百姓展开贸易。

薛绍:很好。加紧操办,对奴隶阶层的贸易比城内的贸易更加重要。

宋璟答道:臣等明白!

这一天从天亮直到暮色降临,逻些城内一直是一派烈火烹油般的景象,布达拉宫南边的集市更是人头涌动,逻些城内的贵族倾尽钱财抢购货物。

尽管逻些城内的贵族拿出了家底钱财,想要大批量地抢购货物,但是按照安西军的规矩,所有的家族一视同仁,只能购买定量的商货,只要已经购买了规定数量的货物,哪怕你拿出再多的钱财,也不能购买更多的货物。

逻些城的贵族当然知道眼下安西军售卖的货物的价钱远比市场价格低,他们当然想要囤积更多的这些低价货物,但是不论他们使出什么手段,他们都无法获得更多的货物,他们试图收买安西军的军人,但安西军军纪严明,不会给他们收买贿赂的机会,他们试图拿出更高的购买价格,这安西军更是不买账。

经过一天烈火烹油般的贸易,逻些城一半以上的家族都买到了规定数量的商货。

此时,安西军运来的货物已经消耗了四分之一。

随即,姚崇和宋璟按照原定的计划,将剩下的一半以上的货物连夜运到逻些城的城南,城南已经事先搭建好了集市,安西军将货物囤聚完备,准备迎接第二天对逻些城周边的吐蕃平民的贸易。

第二天的贸易如期展开,逻些城内的贸易依然如同烈火烹油一般,还没有买到规定量商货的吐蕃家族继续拼命地抢购商货,已经买到商货的那些大家族则无孔不入地变着法子想要买到更多货物。

同时,城南集市的贸易却是出乎意料的冷清,这个集市是不面向任何逻些城内的吐蕃家族的,这个集市的商货只卖给逻些城外的吐蕃平民,也就是奴隶阶层。

但是吐蕃的奴隶阶层素来对唐人更加缺乏信任,他们信息闭塞,不愿意与唐人接触,更不愿意接近这些占领了逻些城的唐军。

一整天下来,逻些城南的集市只迎来几十个吐蕃平民,这些平民到集市上看了看货物,对于棉布和粮食,他们是感兴趣的,毕竟这些平民百姓吃饱和穿暖都是成问题的。

这些平民百姓普遍还是满怀戒备,但是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唐军运来贩卖的这些货物价格非常低廉,这些吐蕃平民普遍没有货币,但是按照唐军给他们的价钱,他们一头牦牛可以值八千唐钱,而八千唐钱可以买四千斤唐人运来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