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军继续行进,到了夜幕降临的时候,薛绍看看夜色渐深,安西军众将士都已经显露出支撑不住的状态,甚至有部分将士因为疲惫而昏厥掉队。
王海宾在前方探着道路,他赶回来禀报道:大都护,弟兄们快支持不住了,前方有一片高地,就在那里驻军休息吧!
薛绍看看军队的状态的确已经绷到极致了,他说道:那就驻军吧,排布好守备。
王海宾带领安西军登上前方的高地,这片高地背靠高山,地势比周遭高出数十米,居高临下,而且山上有泉眼可当水源。
安西军在高地上安营扎寨。
当天深夜,薛绍站在高地上看着周遭的形势,只见这片逻些城北边的地形上普遍是绿地。
王海宾来到薛绍身边,说道:大都护,弟兄们的营帐都扎好了,依然是半数人马戒备,半数人马歇息。这五里之内聚集了至少八支吐蕃军队,说不准什么时候敌兵就会摸上来,大都护还是别在外头,回营地内吧。
薛绍笑笑,说道:明日估计还会有不少吐蕃军队赶来对付我们。
薛绍今日多次派出斥候前去查探,他知道大量的吐蕃武装力量正朝他们围拢而来,逻些城和娘池河谷中间这片地区聚集着大量的吐蕃家族,这些吐蕃家族对娘池河谷内的战况了如指掌,眼下他们看着安西军西撤,他们几乎全部派出武装力量前来对付安西军。
此外,娘池河谷内噶尔钦陵的旧部也有至少两万人马陆陆续续撤出河谷,朝安西军逼进而来。
粗略估计,前来围攻安西军的吐蕃军力达到六万以上。
安西军眼下只有不到三千保留有完整战斗力的队伍。
这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安西军都走到极为危险的境地。
王海宾犹豫片刻,说道:大都护,不如突围吧。
薛绍看看王海宾,王海宾满脸艰涩的神色,他又犹豫片刻,说道:末将知道,突围撤走之举,不是大都护的作风,但这也不是末将的作风,但眼下的局面已经很难有其他退路,这个局面,比我们攻打娘池河谷还要艰难,吐蕃人的数万大军眼下还在窥探,因为他们还不清楚我们安西军的深浅,不知道我们还保有多少战斗力,所以他们不敢贸然进攻,但眼下他们看着我们的动作,恐怕已经知道我们是一支残兵,战斗力有限,他们恐怕已经起了要攻灭我们的意图,但因为他们的力量分散,所以他们眼下还不敢动手,但他们很快会串联起来,眼下他们追击着我们,再过两三日,他们几支军队串联在一起,必定就会联手对我们发动攻势,届时,凭着弟兄们仅剩的力量,必是挡不住这几万吐蕃人的进攻的。
薛绍沉默着。
王海宾说的都是实情,眼下吐蕃人跟踪着安西军,如果安西军的行军速度像往常一样,那么这些吐蕃人完全不足为惧,安西军只要一提速就能甩开他们,但是眼下安西军的行军速度缓慢,连以往一半的行军速度都无法保障,所以眼下安西军在行军过程中吐蕃大军一直会在后面紧追不舍。
吐蕃大军一直缠着安西军,他们迟早会发现安西军的力量远不如此前,眼下吐蕃军队之所以还没有动手,是因为他们在这两年来的多次战役中被安西军打怕了,他们不敢凭着一己之力与安西军对抗。
但是如果多支吐蕃军队联合起来,那形势就不一样了,这些噶尔钦陵旧部的吐蕃军队和吐蕃各部族的私兵如果联合起来,他们的人数可以达到大几万之众,他们很清楚安西军只有数千人,他们凭着压倒性的兵力优势,他们是敢于对安西军发起进攻的。
如果这些吐蕃大军真的对安西军发动进攻,那么安西军会非常被动,以眼下安西军的状态是很难对付数倍于己的敌军的。
王海宾看着薛绍沉默,他进而说道:大都护,对于安西都护府而言,突围是一个更好的选择,一则,大都护领兵突围,能够保全自身,安西都护府的成败荣辱系于大都护一身,对于我们弟兄而言,没有什么比保全大都护的安全更加重要,说到底,我们弟兄就算是战死了,亲族之人要领得抚恤钱,儿女后代要得到安西都护府的恩荫,还是得依靠大都护的主持,如若大都护有什么损失,我们弟兄的血就白流了大半。二则,大都护可以带领亲卫,带着噶尔钦陵突围,只要大都护带着噶尔钦陵回到逻些城,我们这一战的战略目标就全部完成了,我们对于安西都护府,对于大唐都有交代,弟兄们就算是死,也是死得其所
薛绍看看安西军沉没在黑暗中的军营,说道:那那些受伤的弟兄呢?还有其他弟兄,你打算带着他们与吐蕃人死拼到底?
王海宾坚定地说道:安西军绝不抛弃同伴,只要大都护率领亲卫突围,末将便再无顾虑,末将将率领弟兄们与吐蕃人拼死一搏,看看能不能全力打退他们,就算无法打退他们,也要叫他们付出可观的代价。战至最后,如若真的要兵败了,末将就让诸部将分别突围,弟兄们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自然能够找到生路的。
薛绍摇摇头,叹道:分别突围,能不能突出去是一回事,就算能够突围出去,外面二十里之内全是吐蕃人的武装力量,就算突围了,变成散兵,在吐蕃人的势力里头如何能活下来?
王海宾叹道:但也比大都护与我们一起耗在这儿好。
薛绍摇头,说道:不行,我不能看着弟兄们命丧此地。斥候派出去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