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柬之站着,说道:天后,不知亲临蓬莱殿,是有何训示?
武曌笑着,回道:张相是在问本宫?
张柬之:正是问天后。
武曌笑道:这话不是应该本宫问你吗?
张柬之:老臣不明白。
武曌笑道:眼下你带着大伙站在这儿,咱们不是等着你来训示皇上和本宫吗?
张柬之说道:天后言重了。
武曌看看张柬之身后的群臣,朗声说道:你们大伙跟着张相站在这儿,不是有意见要给皇上和本宫训示吗?
张柬之身后的群臣都沉默了半晌,纷纷说道:臣等不敢臣等不敢
群臣对待武曌的态度显然比对待李治更加忌惮和恐惧,因为武曌是直接掌管朝政事务的,能够直接拿捏他们,比如武曌有直接的权限将他们贬到鸟不拉屎的山沟沟里去。
李治并不直接掌管朝政事宜,所以这些朝臣对李治相对而言没有那么忌惮。
武曌笑笑地看着张柬之,说道:那你们待在这儿做什么?
张柬之依然强硬地说道:镇国太平公主的要求不可采信!
武曌笑道:采不采信,是你说了算?
张柬之:臣有谏言之职!
武曌:那天皇和本宫已经纳谏了,你且退下吧。
张柬之:此事关乎社稷安危!臣等不可妥协!
武曌:张柬之,不如你来当安西都护府的家,你来灭了吐蕃王朝?
张柬之:天后所言,并非今日所议之要事。
武曌:如何不是?你们不是觉得不该让镇国太平公主和驸马来执掌安西都护府吗?那就你们来执掌好了。灭了吐蕃王朝这不世之功,你们觉得不妥当,那就你们来办好了。
张柬之:安西都护府发兵攻打吐蕃,这本是不妥
武曌冷笑:不妥?太宗皇帝都没能办成的事情,如今大可以办成了,你们倒觉得这是不妥?这是你们脑袋有问题?还是天皇和本宫的脑袋有问题?
张柬之:臣臣不敢。
武曌冷声:吐蕃王朝该不该灭?
群臣犹豫片刻,纷纷说道:该灭该灭
武曌:那你等谁能办成此事?
群臣沉默。
武曌:眼下安西都护府已经攻陷逻些城,大有希望办成此事,朝廷该不该支持?
群臣沉默。
武曌笑笑,说道:本宫认为应当支持。天皇呢?
李治端坐在御座上,他对于眼下的局面很是满意。
没想到武曌会亲自来到蓬莱殿,这首先是武曌顾全大局,她与李治的目标和立场是一致的,希望能够完成攻灭吐蕃王朝的伟业,她是大唐王朝的天后,这个伟业完成了,也等于她在青史上留下耀眼的一笔。
其次,这是武曌主动向李治表示配合,眼下这个局面的意思,武曌是以李治为主,以她自己为辅,这是表示对天皇的尊重,这正是李治眼下最为需要的,攻灭吐蕃王朝这个决策,等于是天皇和天后的共同决策,但是这个决策是李治发起的,是在李治的宫殿前完成的,等于是李治主导完成的决策,在历史功绩上,李治该记第一功。
李治点头,说道:朕认同天后的意思,应该支持安西都护府攻灭吐蕃王朝。
张柬之下拜,说道:臣不认同此决策!
武曌:张相,这是天皇与本宫的决策。
张柬之到了这一步,已经没有退路,他身为当朝威望最高的老臣,他必须坚持自己的意见。
张柬之:此举给社稷安危留下隐患,恕臣无法赞同!
武曌:张相,你年岁也大了,不如请你去颐养天年吧。
张柬之:天后这是要罢老臣的官?
武曌:正是。天皇觉得呢?
李治:张相即是这般与我等意见相悖,那不必强求,请张相告老吧。
对于宰相人选,李治和武曌商议决定后,是有决定权的。
武曌又补充道:还有,请张相带着令子张煦、张愿、张异,令孙张孚、张琪,一同返家团聚吧。
张柬之有三个儿子,多个孙子,其中子孙五人在朝廷担任六品以上的官职,称得上是满门在朝为官,恩荫浓重。
张柬之一愣,他压着怒火,喝道:老臣请教天后,让我儿孙都返家,这是什么理由?
武曌笑笑,说道:你身为家主,公然抗旨,为长者而不尊,本宫觉得,你的儿孙需要好生教化,且让他们返家反思之后,再回朝当官吧。
张柬之气得浑身颤抖着。
武曌的法子,他可以争辩,但是他没办法对抗,天后想要把他的官可能有些难,但是要罢他的儿孙们的官,那可容易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