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军按照薛绍的命令,在原地进行休整,将死伤的兵士、辎重重新调配,精简队伍的架构,使得队伍组织更加严密。
到了正午的时候,周遭的吐蕃军队已经尽数撤走。
王海宾又派出三队斥候在周遭巡视一圈,只见吐蕃军队已经撤到十里开外去,看这架势是不敢再与安西军对抗争锋了。
于是,午后,薛绍率领安西军继续出发,大军继续北上。
王海宾仍然作为军队前锋,韦新田跟随薛绍在中军。
完整休整的五千大军重新进发,得到人力和辎重补充的安西军又恢复了昂扬的姿态。
这五千军队继续北进,向着吐蕃高原的北部边地走去。
安西军军队北进了十里地,王海宾按照韦新田指示的方向派出斥候,前去搜寻唐人的商旅。
当天夜里,安西军大军在原地驻扎。
第二天早上,三支商旅如期在安西军的斥候的指引之下朝安西军开来。
这三支商旅都是来自幽州的商旅,他们原本在大唐东北地带做生意,当他们听说在大唐驸马的号令之下,大唐朝廷和官府开放关禁,大唐人民和商客可以自由前往吐蕃高原,而且大唐驸马爷已经率领安西军攻占吐蕃高原的时候,他们立即就决定西进,西出玉门关,前往吐蕃高原来。
因为他们知道,唐人如果能够占领吐蕃高原,那么在吐蕃高原上将会产生无数的商业机会,这样的商业机会是千载难逢,他们在大唐内部无论如何努力都不可能得到的。
而且大唐驸马率领安西都护府占领吐蕃高原,这是不世伟业,他们虽是商人,但也希望能够有一番更大的作为。
所以他们毅然冒着风险出西域,登上吐蕃高原,他们一登上吐蕃高原就面临吐蕃人的围攻,但他们身为常年在幽州地界营商的商旅,他们的武装力量可不是吃素的。
幽州是大唐另一处边地重镇,那里的唐军常年与契丹、奚族、高丽等异族作战,所以那里是一片多战之地,在那里营商等于是在刀头舔血,商旅如果不是军事化的编制,是很难在那里做开生意来的。
所以这些幽州来的商旅都有着非常强大的武装力量,这让他们能够突破吐蕃人的围堵,深入吐蕃高原,来到这片地界。
除了韦新田的商队之外,就是这些幽州来的商旅深入吐蕃高原深入得最远了。
这三支幽州商旅的头目被带到薛绍面前,薛绍骑在马上,接见他们。
这三名幽州商旅头目对薛绍兜头便拜,喊道:臣等拜见驸马大人!臣等久仰驸马大人已久,今日始得见真颜,我等愿随驸马大人开创大业!
只见这三名幽州商旅的头领都样貌粗犷,都偏似胡人的模样,看来他们都有粟特人的血统。
粟特人是陆上丝绸之路上最为活跃的民族,他们发源自中亚,基于他们所处的地理的优势精于经商,大唐的陆上丝绸之路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些粟特人的势力经过多年发展已经进入大唐境内,特别聚集在大唐幽州一带,他们在那里集聚成了一股势力,这股势力并非大唐王朝的嫡系势力。
眼下幽州粟特人这股势力还不算强大,但是再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幽州粟特人的势力将强大到不可忽视,他们成为一股强大的反叛大唐朝廷的力量。
日后的安史之乱中,安禄山和史思明都有粟特人的血统,他们联合盘踞在幽州一带的粟特商帮,加上得不到朝廷利好的社会低下阶层的兵士群体的支持,他们正是凭着这些力量发动了几乎倾覆大唐的叛乱。
但是在目前这个时代,粟特商人在大唐的境内还是属于非常俯首帖耳,而且行事谨慎,自知是少数族群而夹着尾巴做人的状态。
粟特商人的精明强干,是值得利用的,特别是在西域这片地界,粟特商人的势力是一般的唐人商旅难以企及。
薛绍骑在马上,居高临下地看着这三名粟特商人,他对待这些异族商人的姿态自然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