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批人马逐渐在地平线上涌现,逐渐连成一线,逐渐显眼。
这是一支庞大的军队。
只见这支军队以骑兵打头阵。
骑兵足有三万之众。
这些骑兵与大唐的骑兵、突厥的骑兵,甚至吐蕃的骑兵都不用。
这些骑兵之中只有半数是骑马,其余半数是骑着一些比马匹更加大型的牲畜,是骆驼和羊驼。
这支大军正是大食帝国东线的主力大军。
以骆驼、羊驼作为坐骑,正是大食帝国的军队的特点。
在三万骑兵的后头,是大食帝国的七万步兵。
这些步兵以方阵的形态前进,阵容严密。
这大食人的十万大军经过一天的行军,跋涉六十多里地,按照他们的计划在天黑之前抵达疏勒城。
在这十万大军的最前方竖着一杆巨幅的大旗,大旗是黑色白底,白底的纹路绣着一条蟒蛇。
这是艾布阿巴斯特有的图腾。
此时,大食帝国的东方总督艾布阿巴斯正在大旗下,他骑着战马,身在军阵的最前方,亲身引领着大军前进。
艾布阿巴斯看着前方的疏勒城。
他向来重视疏勒城。
毕竟这里是大食商帮在大唐西域的商贸心脏,也是康城最重要的税赋支撑点。
每一年艾布阿巴斯都会来疏勒城亲自巡视。
他上一次来到疏勒城是五个月前,他照例来到疏勒城巡察,当时他们并没有察觉疏勒城可能发生任何变故。
当时他知道大唐的安西都护府发生了重大变化,新上任的唐人安西大都护称得上强悍,正在迅猛扩张安西都护府的力量。
但是艾布阿巴斯并不认为安西都护府能够对疏勒城造成威胁。
因为大食商帮对疏勒城经营多年,这种经营和势力的排布是全方位的,唐人没那么大的本事取代大食商帮在疏勒城的地位。
另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大食帝国的东线大军正屯驻在六七十里外的康城。
虽说大食帝国的东线大军不会轻易进入唐境,毕竟大唐也是一个强大的帝国,大食商帮不敢轻易冒犯。
但是如果大食帝国在疏勒城的利益被侵犯的话,大食帝国的东线大军仍然会发兵,就如同此时艾布阿巴斯所做的。
他知道,他的这个举动相当于对大唐宣战。
但是他不怕宣战。
他有十万兵马,这些兵马都是精锐,唐人的安西都护府虽然能够灭了吐蕃王朝,但是安西都护府没法对付大食帝国的强大军队。
因为大食帝国的军队比吐蕃王朝的军队要更加强悍善战。
眼下艾布阿巴斯手下的军队的主体由粟特人组成。
粟特人是商贸民族,但是作为商道上的民族,他们同样勇猛善战。
粟特人在这十万大军占据了50%的数量。
其余的人马,三万波斯人,还有两万是葛逻禄等少数部族的人马。
应该说,这些人马中没有任何一部分是凑数的。
葛逻禄部族的人虽然不是大食帝国的主体民族,但是这个部族的人马以善游牧,善勇悍作战著称,他们是大食帝国的军队中最强大的雇佣兵。
至于三万波斯人,波斯人是大食帝国的主体民族之一,他们是帝国的中坚力量,享受着帝国最好的资源,因此他们遇到战事,遇到有敌国侵犯大食帝国的利益,他们一定是身先士卒做出回应的。
再说那五万粟特人,他们虽说不是大食帝国的核心部族,但是他们是大食帝国在东线的核心,他们这个民族主要聚集在大食帝国的东边,以康城为都城。
粟特人最重视的就是商贸的利益,他们是所有大食帝国的部族中最重视疏勒城的利益的一个部族,他们听说疏勒城即将被唐人占领,他们当然群情激愤,一定不会袖手旁观。
他们一定要夺回疏勒城,因为这里关系他们的切身利益,他们即使自己从军,不会到疏勒城进行贸易,但是他们总有兄弟亲人在疏勒城贸易。
他们深知大食商帮对疏勒城的占领是他们自身商贸繁荣的关键一步。
如果他们丢失了疏勒城,康城的税收,他们自己获利,都会受到影响。
更别提,此时在疏勒城内,还有他们的两万同胞。
大食商帮里面的人马大部分是粟特人,粟特人是大食帝国占领疏勒城的核心力量。
所以哪怕为了营救同胞,这五万粟特人都要全力攻下疏勒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