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宾说道:但是疏勒城的城池结构已经立了上百年,这个结构是动不得的,我们如何能扩建?
薛绍指着疏勒城的外围,说道:就围着这城池的外围,再建一圈城池。
王海宾和韦新田都面面相觑,他们没想过这般的操作。
薛绍说道:按照原先的建筑技术,这当然做不到,但是我们现在有水泥技术,用水泥就可以在外围再建一座城池。
王海宾很熟悉薛绍发明的水泥技术,他身后的这两千精锐也大致懂得水泥建筑的工艺。
王海宾说道:但是,大都护,这水泥建筑虽然结实,但是建筑的高度大概只能达到两人高,这个高度仍是不够的。
薛绍说道:说得对,所以我们还需要一个技术,这个技术叫钢筋混凝土技术。用这个技术,我们能够建筑六人高的墙壁,这些墙壁坚硬结实如铁,而且不占土地空间,有这个技术,我们就能够在这疏勒城的外围再建一圈城墙,在城墙内就可以再造一座城池,这座城池的规模要比原本的疏勒城更大。
王海宾和韦新田听着薛绍的谋划,他们先是惊诧,然后是憧憬。
王海宾说道:如果能够在疏勒城外围建设一座比原本城池更大的城池,这样疏勒城就变成一座都城了。这相当于说,我们在大唐边疆建设了一座都城,这对于我们的商旅在丝绸之路上进行贸易是十分有利的,甚至对于我们大唐帝国和安西都护府向西方扩张势力也是极为有利的。
韦新田也说道:正是如此。如果在大唐西域与大食帝国交界接壤之处能够建立一座都城,而且这座都城有着强大的防御守备能力,这样对于我们与大食帝国对抗会极为有利,无论是商贸对抗还是军事对抗,都会极为有利。
薛绍点头,说道:就是这般打算,我们要将疏勒城建设成安西都护府西进的桥头堡,这里必须是一座强大的军事据点,而且是大唐商帮最重要的商贸据点。唐人的商旅可以从疏勒城出发,西进中亚,安西都护府的军队可以从疏勒发兵,直袭中亚,如果大食帝国胆敢冒犯安西都护府,胆敢损害大唐商旅的利益,安西都护府可以随时从疏勒发兵,进军大食帝国。
王海宾叹道:这是一个极大的谋划,须得极大的投入才能完成。
薛绍说道:这就是我们要做的,我们要推动安西都护府西进,推动大唐西进,就必须完成这一步,必须将疏勒城建设强大。
韦新田问道:那么我们下一步需要做的是什么?钢筋混凝土技术该如何实施?
薛绍说道:这的确是一个难题,用钢筋混凝土技术需要很多的资源和庞大的人力。不过好在,疏勒城与安西城的距离不远,我记得往北三十里就是伊犁河谷?用四轮车一天的路程就能抵达安西城?
王海宾说道:大都护说的没错。疏勒城在安西城的正南方,在安西城往南正是有一个山口可以出伊犁河谷,直奔疏勒城而来。按照这个距离,哪怕是运送沉重的货物,安西军一天的路程足以从安西城抵达疏勒城。
薛绍说道:这便是对于我们扩建疏勒城最有利的条件,虽然疏勒城这边资源匮乏,但是安西城是我们的大本营,安西城里面有我们最强大的资源,我们可以从安西城运送物资来,这将保证我们在疏勒城的经略和建设行动。
王海宾说道:也是大都护才敢有这般的谋划。以大都护和镇国太平公主殿下对安西城的掌控力,让安西城为疏勒城输送物资,支持疏勒城的建设,这的确可行。
薛绍说道:对。粮食,还有用于建设的物资材料,都需要大量的输送。建设的物资主要是水泥和钢筋。水泥倒是好办,安西城已经掌握水泥的生产技术,主要困难在于钢筋的生产,我们产钢铁的能力还需要加强,不过经过这一年的改良,或者安西城的钢铁锻造技术已经有所进步。
薛绍一直想把钢筋混凝土技术做出来,毕竟这是后世工业文明最核心的技术之一。
如果在这个时代将这个技术拿出来,势必会形成极大的优势。
但是以眼下的条件拿出钢筋混凝土技术来,还是有相当的难度。
主要问题在于成本。
水泥安西城已经能够生产,成本也压得下来。
主要是生产合格的钢筋的成本。
眼下这个时代没有工业设备,锻造钢铁仍然要用灌钢法。
这个方法炼制钢铁的效率当然比工业机械低,所以用这个方法生产钢筋的产量势必也会比较低。
但是灌钢法经过安西城工匠的改良,应该生产效率已经有所提升。
再加上这个年代的劳动人力比较廉价,还有用于建设钢筋混凝土的钢筋只需要粗钢条就行,所以让安西城生产钢筋用于钢筋混凝土建设,应该还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