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连年遭灾,赋税连年欠缴,京里的王公大臣又以从国库借银为常事,很多甚至没有入账!
但一国之君,最重要的就是脸面!此时此刻,他能当众给皇阿玛拆台吗?
胤礽看着胤禩额角隐隐透出汗珠,嘴角露出不屑的笑容,继续追问倒霉的河道总督,“怎么,张鹏翮,还没想起来吗?”
九阿哥胤禟面带忧色,十阿哥胤俄干瞪眼,十四阿哥胤祯也皱起了眉头,但谁都想不出怎么给八哥解围。
出乎所有人意料,四贝勒胤禛又走了出来,给皇上跪下了。
“启禀皇阿玛,眼下赈灾为第一要务,儿臣有过数次巡查水务和赈灾的经验,愿领此职!”
康熙一听,不住点头,“四贝勒提议很好,准了!你准备用多少银两?户部……”
胤禩低下头,正要跪倒,接受皇阿玛的怒火。只听胤禛说道:“儿臣以经验计算,大约需要三十万两!”
康熙吃了一惊,“嗯?三处决口,还有数十万灾民,你只用三十万两?”
太子胤礽、诸位皇子、文武百官都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十四急得满头大汗,但四哥话已出口,再拦也没用啊!
胤禩直勾勾地看着胤禛,这时候他脑子已经一片空白,只希望四哥不是在开玩笑!
胤禛点头道:“赈灾钱粮、补修河堤、疏浚河道、灾后农田补种、灭虫、灾后防疫,整个过程可能需要数月,花费数百万银子和无数人力物力。朝廷的各项用度都是有数的,未受灾地区的花销也不能减少。三十万两是儿臣估算的第一批物资花费,剩下的儿臣打算向江南富庶之地筹款,众志成城,以抗天灾。”
灾情紧急,胤禛已经顾不上韬光养晦。他脑子里有后面百年间几次大灾的处理过程,有经验也有教训,关键的是整体思路十分清晰。
他现在根本不放心让别人去做这件事。他知道没有人,是真的没有人能比他做得更好!责无旁贷,当仁不让!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儿臣请旨,除工部由儿臣调拨以外,各地水军衙门、河道官员在此期间尽量帮助儿臣赈灾和维持秩序。”
胤礽眉毛一挑,想染指军权?哪怕是暂时的——
“准!”康熙比谁都清楚国库空虚,活动资金不会超过五十万两。
救灾如救火,半点也耽误不得!胤禛不忌毁誉,知难而上,康熙信得过这个儿子,自然要用人不疑!
康熙毫不犹豫地下旨,“即日起四贝勒胤禛为钦差大臣,领国库银四十万两,负责黄淮地区赈灾,为期六个月。各地官员选调、物资划拨一体听命,如朕亲临!着兵部尚书马尔汉,选派兵部侍郎两名,持总兵印信,协助四贝勒节制各地船舶与水军!”
“儿臣遵旨!”“奴才遵旨!”
太子胤礽、诸位皇子、王公大臣们都惊得目瞪口呆。
四贝勒胤禛摇身一变,权柄暴涨何止数倍!
虽然是临时的,但那也是朝堂第一人了!甚至可以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这……怕是不妥吧!”胤礽实在忍不住开口反对。怎么可以,皇阿玛,你怎么可以!
胤禛又面向胤礽跪下。
“太子殿下,臣弟有个不情之请!臣弟即刻就要出京赈灾,这段时间请太子殿下多关照我府里的家眷!”
这是为了避嫌连家都不回了,还主动将家眷留作人质?
胤礽被当众将了一军,万般无奈,只好苦笑着弯腰扶起胤禛,“四弟何用见外,你为皇阿玛分忧,赈济灾民,劳苦功高,家里的事情就交给我吧!”
胤禛又转头对十四道:“好好照顾额娘,让额娘不用为我担心!”
“四哥!你……”十四近来因为心虚,总是躲着胤禛,如今也是热血上涌,恨不得跟亲哥一起出京,“唉!四哥一定要多保重!我会照顾好额娘的!”
接下来,谁也没想到,胤禛会对九阿哥胤禟一拱手。
“九弟,四哥也想请你帮个忙!”
胤禟吓了一跳,赶紧还礼:“四哥折煞我了!有什么话吩咐下来就是!”
胤禟前些日子受了胤禛的帮衬,才逃过一个私通西洋的罪名,早就对四哥心怀感激。今日在朝堂之上,他眼看着四哥一肩挑起了赈灾大任,更是佩服万分。
“我知道九弟的商号遍布大江南北,如今赈灾物资需要水陆齐下,尽快运输,不知九弟能否——”
“四哥,您不用说了,”胤禟一点就透,毫不犹疑,“能为赈灾出力,是小弟的荣幸!小弟这就派几个大管事跟您一起走,包管各地渠道畅通无阻!”
康熙看看义无反顾的胤禛,不计得失的胤禟,又看看故作大方的太子,隐含委屈的胤禩,心中无声地叹息。
今天,他对太子和胤禩很失望!
胤礽当了多年太子,性子已经倨傲难改,还经常欺压其他兄弟,兄弟们敢怒不敢言,都很委屈。这些康熙都知道得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