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4章 入江南

离开青云山后的夜宸开始云游华夏各处的名胜古迹,领略华夏各地的风俗人文,走遍了大江南北,不知不觉就走到了江南省。

江南省设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省府位于江宁(今金陵),是全国最富有的省份之一。清初时,江南一省的赋税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而每期科考,江南一省的上榜人数就占了全国的近一半,于是就有“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一说。

不仅如此,他们的武学修为也是十分的出色。

据修炼界的有些人说,江南省也是华夏修炼界人才辈出之地,有许多修为高深的武林前辈皆是出自江南省,俊杰英才更是层出不穷。每当他们谈到此处,眼神中都带着一丝羡慕与向往的神色。

毫不夸张的说,江南省武修界的地位那可是占据了整个华夏修炼界的半壁江山啊,试问整个华夏大地又有哪方武修界能出其右!

所以,在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下,江南省的年轻一辈都多多少少带着一点傲气。虽然不是特别的明显,但是那副傲气凛然的样子让其他省份的武者们感觉都不是特别的舒服。

当然,他们傲也有他们傲的资本,江南省的年轻一辈自古以来武学修为、战力都是凌驾于其他省份的天才之上的,其他省份的天才们也只能是望其项背。

不过,他们若是因此而自恃而骄的话,他们的习武之路注定是走不长远…

———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多多少少写下了关于姑苏城的诗句,以此来向人们描绘姑苏的繁华与秀丽。

比如,唐代诗人杜荀鹤在送人游吴一诗中写到“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一句。在华夏古代,只有经济发达的城市才会有夜市,莲藕则更是当地最具特色的水产,绫罗绸缎又是生活富足的象征。

凡此种种,足可见姑苏的繁华盛景。

当然,还有其他诗人描写的诗句。华夏五千年的文化积累,走出来的诗人、词人何其多,怎么可能只有这一首诗句来描写姑苏城的繁华呢?!

不过从他们的诗句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对姑苏城的赞美和对姑苏安逸富饶生活的向往。

时至今日,人们对于姑苏与姑苏生活的的向往之情依旧不减,有不少人都选择定居在姑苏生活。

因为这里的生活氛围真的是太轻松了,完全没有那些大城市里的紧张、快速的氛围,而且环境优美,真的十分适合人居住、生活。

江南烟雨,流水人家。在烟雨笼罩下的姑苏仿佛披上了一层薄薄的纱衣,显得十分的神秘,让人忍不住想要揭开她的面纱一睹芳颜。

石桥上,小巷里,有穿着汉服、旗袍的女子撑着油纸伞迈着优雅的步伐漫步在这烟雨中,烟雨、石桥、小巷、美人,结合在一起简直就是一幅江南烟雨美人风景图啊!这一幅美景简直让人看的如痴如醉,流连忘返啊…

不远处,迎面走来了一位身穿白色古装,脚踏金丝白履,手撑一柄油纸伞的身材高挑的男子慢慢的踏上石桥。

由于烟雨笼罩的原因,所以并不能看见男子的容貌,只能看个大概而已。不过,看身形可以肯定的是,应该是个帅哥!再加上是独自一人行走在这江南烟雨之中,更是给他增添了几分莫名的气质。

不一会儿,那男子便消失在了视线范围内,不知所踪了,原来的美人也不知道去了哪里。

一切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依旧是那样的寂静,冷清,唯美,整个天地间就只剩下那朦胧的烟雨和一排排坐落的小楼…

那男子撑着伞一路漫步向前,欣赏着沿途的风景。有时伫立在某处撑着伞就那样静静的看着,一动不动,仿佛与整个天地融为一体,宛如天人一般。

就这样,男子一路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不知走了有多久,天渐渐放晴了,周围的环境、建筑、风格也都渐渐改变了,变化非常大。

相对于之前有些古典风格的小镇来说,姑苏的市中心就十分的现代化了。到处都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人流量也比之前大太多,真的太dern了。

到了夜晚姑苏城更加的繁华、璀璨,整座城市灯火通明,有许许多多可以供人游玩的地方。

男子独自来到金鸡湖旁,欣赏着湖面上反射的五颜六色灯光,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心中十分的喜悦。双眼微阖,感受着春风轻柔的拂过脸颊,嘴角不禁微微上扬。

月光洒在他的脸上,将他的面容照的一清二楚。修长的眉毛,如星辰般深邃的眼睛,高挺的鼻子,红润饱满的嘴唇,刀削般的脸。再加上一身古装在身,就犹如同画中走出来的人一般。

这不正是离开青云山之后的夜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