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和英雄之间,便是惺惺相惜,便是汝以国士待吾,吾以国士报之!
“子远,且来看此诗,乃是子豪之前所吟所写,子豪说日后若有人在吾耳边嚼舌头,可以此诗羞之!汝且一读,或许可以一解汝的疑虑!”
刚才许攸进帐之前,当时袁绍倚坐在榻上,手里端着葡萄美酒夜光杯,摇头晃脑却正是在吟读品味叶林写的诗。
许攸闻言一愣,叶子豪给本初写的诗,却是用来羞人的?这倒要看看!
等从袁绍手里接过木牍,打开一看,
原来四片木牍上,写的是整齐养眼的汉隶墨书: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统共八句五十六个字,写在四片木牍之上,乃是一首七言格律诗,
许攸读了一遍,再读一遍,所感所悟,仿佛叶子豪正在自己跟前指着自己念这首诗一样。
不由得羞愧的脸上像一只烧熟的大虾一样红了起来。
“主公……子豪大才,吾不如也,话是说的一点不错!
吾也并非有疑子豪之心,只是主公,吕布还拜董卓为义父呢!主公可有法子让叶子豪忠心不二以安吾等之心?!”
许攸这话算是点出了袁绍和叶林之间关系的要害之处,袁绍和叶林主从之间,现在是弱干强枝,功高震主的格局。
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叶林这一边,说起来汝南袁氏和河内叶氏,即使历代在朝堂上有过交集,但双方既非同乡,
又非同师门,袁家和叶家前辈之间,充其量只是同朝之臣罢了。
而且温县叶氏联姻关系最密切的是河内方家,曾几何时,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会把温县叶家放在眼里?
“子远,此事何须你说,吾思前想后,可是吾夫人刘氏只生得四个小子,妾室中庶出的女儿最大也只有八岁,
子豪乃当世豪杰,如今二十有二,难道汝叫他拜我这个三十六岁的主公为义父不成?!”
有了吕布杀义父丁原投奔董卓,又拜董卓为义父的前例,袁绍是绝对不会让叶子豪拜自己为义父的!
敢这么想的家伙那特么都是罪过,唉,若有个年龄合适的女儿,哪怕嫁于叶子豪为妾室,都能安麾下人心呐!
其实汉末英雄,这会儿大部分都英雄年少,袁绍算是年纪大的,
如今乃是初平元年讨董之时,大名鼎鼎的盟主大人却也只有三十六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