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大局初定,立马飞鸽传书急报浙西,柳维康看完后松了一口气,绷紧的心弦一下子恢复了不少。
大手笔就意味着大风险,同时也是大收益,一想到东江现在的本土基地如火如荼的行动,柳维康拍案而起,朗声下令。
“传令:光盘行动进入第二阶段,关门打狗!”
“是!”
如果鹏哥这时候在杭州府,一定会以为进错了城门,去年中秋节的盛况,让鹏哥念念不忘。
现在?形如鬼蜮,往日繁华的大街,商户没一家开门,是的!集体罢市,城外的所有工坊全部罢工。
这样的场景,在杭州、在嘉兴、在宁波、在苏州、在松江、在扬州、在镇江……
南直隶和浙江承宣布政使司,二十二个府城同时行动,除了应天府和淮安城。
这两个城都有大神坐镇,没受到矿吏们的荼毒,或者说是损害较少。
这二十二个府城的大小官吏,罕见的对商家们暗中支持,并主动的通风报信。
这是柳维康一手策划的“光盘行动第一阶段,釜底抽薪”。
这二十二个府城的报纸,在其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第一次展露了纸媒的巨大威力。
时间往回退一点,当扬威耀武、急不可耐的“矿吏们”如狼似虎杀入江南,南边的天也黑了。
所谓:“矿不必穴,而税不必商,民间丘陇阡陌,皆矿也,官吏农工,皆入税之人也”。
明白了吧?不是去山里挖矿,是以人为矿,说白了就是明抢!
皇帝的意思很直白:
“今典礼相维,工作浩烦,费用不敷,若不权宜指办,安忍加派小民经费无着,不得已而行矿税,屡下明诏,待三殿工成,奏请停止!”ia
好个权宜之计,好个安忍加派,好个不得已而行!
放你特娘的臭狗屁!呸!啥也不是!
矿吏不是从今年起,万历二十五年就开始的,但一直都没敢过分。
譬如在真矿区加派,在城市加税,在河上、江上、主干道上加钞关等等。
老百姓嘛,忍一忍也就习惯了,毕竟生活还要过下去不是。
当时的理由是为了打倭寇,尤其是南方的商家,肉疼是肉疼,但一想到这也算是为国出力,少挣点就少挣点吧。kΑnshu5là
为啥鹏哥儿这么受人追捧,连茶馆的说书先生只要说“大明活赵云”的段子,赏钱都能多赚些。
在这些大商小贩眼里,老子也是花了钱的,甭管多少也是份助力,能给像汪将军这样的猛将和弟兄们加个菜,如有荣焉。
汪将军也不负众望,十四万鬼子尽屠啊!哈哈哈哈!当浮一大白!
现在这仗也打完了,倭国都投降了,播州杨家之乱刚起,旋即就被秦二将军给灭了。
原来的这些钞关杂税没撤,也许是管家办事效率低,迟早还能不撤?
喔霍!一道晴天霹雳把国人雷的外焦里嫩。
不但没收敛,反而更加疯狂了,为啥啊!凭啥啊!谁的钱是大风刮来的啊!
就以杭州城为例,十个城门全部都有双重税吏,原本的入城税交了,还要再交一份。
短短的一条十几里的河道,居然有四五处钞关,这是疯了吗?
这些矿吏可调动不了官府的人手,都是自己找的人,烂肉招苍蝇,自然全是城狐社鼠。
这些人熟悉当地的情况,知道谁是肥羊,谁背后有老虎,再加上一些私人恩怨掺杂,整个江南哀鸿遍野。
有了皇差当挡箭牌,这些社会渣滓当然有恃无恐,光天化日之下直闯民居,奸淫妇女,敲诈勒索、强抢民财,无恶不作。
穷人烂命一条,榨也榨不出油花来,真正的大商户大豪强,背后都有靠山。
倒霉的就是不上不下的中间层,尤其是城市的中小型商户,破家灭门比比皆是。
好在有赵华的提前预警,知行商盟的成员都预先得到紧急通报,大部分都及时做了相关的避险举措。
整体来说损失不大,但也不是没有损失,一些人对皇帝抱有幻想,认为再怎么样也不会这么吃相难看吧,唉!今年就见识过了。
小民们遇到这种苦不堪言的事,怎么办?报官呗!还能怎么办?官府老爷们又能怎么办?上奏弹劾!
皇帝连看都不看一眼,不听不听,王八念经!
地方有司或叹然无奈,或沆瀣一气,或力争不过反遭打压。
举个栗子:御马监奉御陈奉,最骄横的矿税使之一,他和高淮一样出身市井无赖,花了巨大的代价才得以征税湖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