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绣品的人家,都可以交到这里来。资源整合,分发渠道,对外宣传,清晰账目,以及可靠的法务把关。
“他们问我的爱人是做什么的,我就指着你,问,你们觉得他像做什么的。”姜宛繁眨了眨眼,“你猜怎么说?”
霖雀刺绣文化中心声名远扬,不仅带动了刺绣文化,还让更多的人来到霖雀旅游。小城镇胜在风景宜人,质朴的苗族特色也让人眼前一亮。
卓裕听她说了后,很是支持。
录制结束,卓裕忍不住好奇,“那时你们都在看我,是为什么?”
卓裕在滑雪场,耐心地教着一个小朋友。
冷气扑面,缓解初夏热意,但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氛围热烈如芒。
“那是无价之宝!”老姜急眼了。
向简丹本来还挺介意,她没忘记当初别人论闺女是非的事儿。姜宛繁反倒安慰起母亲来,“街头巷尾,邻里之间,就这么大点地方,为了一根线头都能从天黑拌嘴到天亮,可要说多坏的心思,不至于。您就当以德报怨,造福一方,以后买彩票中五百万。”
来这边玩的小姑娘们穿着苗服,背着竹篓,山水是天然背景,出片率极高。
“麻烦事都交给我。”卓裕说:“去做你想做的任何。”
处暑节气,霖雀降了一场雨。
姜弋自觉闭嘴,拿着小树枝在地上画圈圈。
除去必不可少的营运费用,销售所得均由作品本人所得,姜宛繁不收任何所谓的酬劳与中介费。
十月金秋,一家国家级的杂志媒体联系姜宛繁,想过来做个推广。
…
卓裕乍然成为中心点,不明所以。
拍摄花了三天半。最后半天是采访,卓裕带着姜弋过来了。
交换善意的笑容后,一切如常。
“摄影师看过那支冬奥会的宣传视频,认出了我俩,我感觉他应该是你的粉丝,竟然知道你姓卓。”姜宛繁挑眉,“他好有礼貌,叫我卓太太呢。”
姜先生。
从北京回来后,姜宛繁径直去了卓裕的俱乐部。
大概是察觉到注目,晏修诚回了一下头。
也是这个夏天,她的人生又开辟了一个新天地,解锁了一项新角色。
卓裕扶着祁霜,“这次回来,陪姜姜办事的。”
姜宛繁笑出声,“自恋!”
盛梨书当仁不让,非常义气地转发。
姜宛繁挠挠头,“挺繁琐的。”
文化中心成立的第一周,来现场视察的各路老板就有十余位。第一批收上来的绣品供不应求,有几幅稍大点的虫鸟图,还被多家竞价。
“霖雀刺绣再就业文化中心”诞生。
还不是一件小事。
两人动作整齐划一,瞪向他。
即使她不怎么喜欢上镜,但这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姜宛繁欣然。
向简丹翻白眼,“就你那些收藏品,全是空头支票,也没见你卖几个钱给我。”
方寸空间,却如隔山隔水。
一个寓意希望,生机盎然的季节。
向简丹嘟囔,“五百万算什么,说你坏话,给五千万我都不干。”
偶遇他的前经纪人,对方在酒桌上毫不避讳,直骂晦气。
言归正传。
卓裕乐不可支,“奶奶,吃老本了,您生气吗?”
“你现在比我有名。以后自我介绍的时候,我就说,就说……”卓裕笑了笑,“各位好,我是姜宛繁的丈夫,姜先生。”
霖雀的地理位置偏西,知道的人不多,但这边的刺绣其实很多。不止霖雀,周边的罗云、江其、陈水镇,都是差不多的情况。
姜宛繁很喜欢夏天。
原版未篡改内容请移至醋。溜'儿,文学官!网。如已在,请,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