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上其实有很多优点,脑子灵活,手脚麻利,干事也有魄力。
我相信你大了以后,不管干什么,都能不怕苦不怕累的全力以赴,也肯定能干好。
可是,我不想因为你文化太低,被限制住了。
你懂不懂?”
这几句话,三仓完全听懂了。
因为是鼓励他嘛。
而且他认为大哥太了解自己,自己就是那样的人。
大受鼓励,顿时豪情万丈。
鸡啄米一样,就知道点头了。
大哥最后总结说:
“大哥是小学文化,也不想成为新时代文盲。
我现在自学,并不想真的去上大学,但是我可以考广播大学。
就是一边干活,一边上大学,到时候,我也是大学学历。”
“还能这样啊?”三仓一听更兴奋了,“大哥,我也要上广播大学。”
“那你好好学习啊,只要你学好了,考上了,就能上广播大学了。以后咱们这里通电了,大哥买台电视,还可以在电视上学。”
三仓兴奋极了。
他以最虔诚的态度向大哥保证,自己一定逼自己收心,一定要好好学习。
争取考广播电视大学。
兄弟俩还拉了勾,看看谁考得更好。
兄友弟恭,多么感人的一幕。
爷爷奶奶又开始抹眼泪,这回是喜悦的泪水。
梁进仓很庆幸自己没有把挣钱放在第一位。
如果现在自己挣了很多钱,建起比肥田家还高大的瓦房,家里比肥田家还要豪华,整天大鱼大肉地吃着。
那么三仓的思想工作再也没法做了。
他也不会成为一个掉进钱眼的奋斗者,而是好吃懒做,变成一个享受型的废物。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他们还小,真的不能过得太舒服。
万幸的是,由于自己的克制,三仓受污染不太严重,还能洗白。
只是以后要引以为戒。
现在三仓这个大难题解决了,接下来就该去抚慰母亲那颗受伤的心灵了。
做儿女最大的责任,就是让父母多一些快乐,少一些痛苦。
母亲从来都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只是现在,彻底蔫了。
她从来没想到自己本着行善积德的心思——当然也有一滴滴的小私心——救了一个孤女,费心劳力拉扯大,反而有可能是犯法!
她无法接受这个打击。
幸亏没一会儿老大跑来跟她解释,所谓可能会犯法,是十六岁就给她圆房,可能涉嫌犯法。
只要咱们一如既往地把英子当亲人对待,咱们不但是行善积德,还是能收获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亲情呢!
“没错!”母亲坚强地点头说,“我拿英子比亲生的都亲,比你们几个儿子都亲,英子也亲我!”
“那不就结了,您蔫蔫儿什么?”
“我没蔫蔫儿。”
“没蔫蔫儿您蔫蔫儿什么?”
好吧,母亲问道:“老大,你真的要考大学?”
“是啊,全套的书都借来了,您没看我挺用功的!”
“可是——咱家的情况,你要是考大学去了,不允许啊!”
儿子笑了,把自己这是不想当新时代文盲,所以要自学考广播大学的想法说了。
当然一开始的时候,只是要刺激三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