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
沮阳城粮价彻底进入一两银子一石的时代。
一时间沮阳城内外百姓无不彻底疯狂。
南城门外的那一条条见首不见尾的长龙更是就此消散大半。
归根结底。
同样的价格下。
城内众多米粮铺的效率自然而然地远超上谷郡衙数倍,乃至十余倍。
此后数日时间里。
因僧多粥少等缘故。
沮阳城粮价再迎数次小幅度下跌。
而除沮阳城外的上谷郡另外七城。
自反攻一开始,便在孙道华的强行命令下。
始终保持着与郡城沮阳同样的施行方针。
其内世家、商贾数量虽少于沮阳城。
但其内百姓数量同样亦少于沮阳城。
故而,上谷郡八成虽过程略有不同。
但最终的结果确实殊途同归。
而渔阳郡亦是如此。
与此同时。
上谷郡、渔阳郡悄无声息地挖断多处交通要道。
欲行修建新官道一事。
亦是陆陆续续地传回燕地。
闻听此消息后。
一众外来世家、商贾暗地里无不痛骂孙道华、庞文泽等人。
事到如今一众外来世家、商贾如何还不明白。
自他们运粮至燕地的那一刻起,便已然半只脚踏进了孙道华、庞文泽等人所挖无底深渊之内。
即使他们当初豁出去一切。
也休想运粮离燕。
即使走了。
那悄无声息间挖断的各处交通要道,亦会将他们统统驱赶回来。
总不能将粮食全部置于荒郊野外,静待那不知猴年马月方才兴建完成的新官道吧?
至于水路,更是想都不用想。
在上谷王家、渔阳谢家等庞然大物轰然倒塌后。
朱、梵、董三家以及宋氏商行等势力近乎把持着燕地近七成的水路。
余者在孙道华、庞文泽的等人未曾发话前。
又有几人敢将水路借予一众外来者使用?
......
......
四月下旬。
燕地十七城粮价在几经波折后。
最终基本稳定在了七八百文一石。
部分中小型世家、商贾手中的粮食亦是悉数售罄。
一时间燕地十七城外,近乎处处可见背影萧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