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蓝的海面上,传来几声悠长的海鸥叫“欧欧”,随后便见一群白点缓缓放大,从远处飞往岸边。岸边的礁石上坐着一个几岁的小女孩,身穿红色小褂,扎着两个小辫子,双手撑着脑袋,悠然的看着夕阳西下。
不远处的小渔村内炊烟袅袅,一个妇人大声喊道:“阿笙,回家吃饭了。”只见红色的小身影从礁石上蹦了下来,随后快步朝着妇人跑去。
“慢点跑,别摔着了”随后拉着她的小手进屋。
饭桌上位坐着一个身材健硕的中年男子,三十多岁的年纪,皮肤稍显粗糙,小麦肤色,面容俊朗,一看便是常年出海风吹日晒的痕迹。他拉着小女孩坐在他旁边的位置上,然后从怀里拿出一个小木盒递到小女孩面前,里面是一只手工雕刻的小木马,栩栩如生,一看便是费了很多功夫的。
“阿笙,你今天五岁了,这是爹爹亲手做的,希望阿笙快快乐乐的长大。”男子温柔笑道,眼里是满满的宠溺。
妇人见状也连忙指着桌上丰盛的饭菜说的:“娘也亲手给阿笙做了好多你喜欢的菜,来,快尝尝。”边说着边夹了几样到小女孩的碗里。
小女孩先伸手接过男子手上的木盒,笑得眉眼弯弯。然后冲着夫妻俩甜甜的说道:“谢谢爹爹,谢谢娘亲。”
吧嗒一声,妇人手里的筷子掉在了桌子上,满是震惊的看着小女孩,声音发颤的问道:“阿笙……刚……刚刚是……叫我了?”说着转头看向旁边的男子像是要求证“阿笙她……说话了,你听见了吗?”
男子同样满是震惊,看着小女孩想说什么,好像又不敢开口的样子。
“是的呢,娘亲、爹爹,我会说话了。”她笑得越发开怀,好像是奸计得逞的小狐狸。心中暗叹:原来已经过去五年了啊,现在真好!
男子好像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声音:“阿笙,你怎么突然就会说话了?”
小女孩睁着大眼睛,满脸无辜道:“我也不知道呢,刚刚在海边学着海鸟叫,突然就能发出声音了。爹爹娘亲不开心吗?”
妇人已是热泪盈眶,声音哽咽的说道:“开心,爹爹娘亲当然开心,这是娘亲最开心的时刻了”说着已是破涕为笑。
她还记得五年前女儿出生的时候,那是一个令人终身难忘的夜晚。海面上原本风雨大作,巨浪滔天,风暴将至。突然整个海面像是被一双大手抚平了,海面开始寂静,海水里开出一朵又一朵的红色花朵,从海岸线向着岸边开来。不过片刻,整片海水都被染成红色,好似鲜血侵染。
随后小女孩便出生了,但她却未哭一声,无论怎样折腾,她都一声不吭。而女孩出生后不久,海面上的红色便渐渐退去,好似从未出现过。村民们都认为是出现了海市蜃楼,谈论过一段时间也就放下了这事。
而丈夫为女儿取名为炎笙,意为火红色海洋中降生的孩子。
炎笙自出生以后,从未说过一句话,村里人都以为她是一个哑巴,但只有她自己知道,她不是。她只是不想说话,她的脑海中时常会浮现出长城之下的尸山血海,那十万将士的鲜血也好似刻进了她的骨髓般,让她觉得疼痛万分。
她知道当时那片红色的花海是什么,那是十万将士用鲜血开出的彼岸之花,他们燃烧自己的灵魂,用最后的执念将她的灵魂送来了这个世界,让她得以重生。而他们却消失在了茫茫天地间,只在她的腕间留下了一朵彼岸花的印记。
五年以来她每天都望向大海,是在怀念,也是在超度那些消散的灵魂,她每天都在心里祈祷他们安息。
五年过去,她前世的仇恨和伤痛终于渐渐淡去,心结也慢慢打开。她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怀呵护,即使是哑巴,他们也真心疼爱,如珍宝般呵护着她长大。宁静的小渔村,壮阔的大海,还有爱着她的亲人。她觉得,这里真好!现在真好!
纵有千古,只愿今生安好!
三人都不约而同的想起了过去,再回到此时此刻,三人都发自内心的高兴。夫妻两是为了炎笙会说话而开心,而炎笙则是为迎接新的人生而开心。一家三口说说笑笑的吃到很晚,那满满幸福感好似都从屋里溢了出来,飘散到了海里去。
一直到半夜,男人喝了好些酒,才摇摇晃晃的被妇人扶回了房间。炎笙已经趴在桌子上睡着了,妇人安顿好丈夫,又出来把炎笙轻轻的抱起,送到了隔壁的小房间里面。
第二天炎笙睡到日上三竿才起来,她身子还小,所以睡得久些。等她起来的时候,她娘已经到处串门宣传她家阿笙会说话的事了。她爹也是,逢人便跟人家说一句,生怕别人不知道一样。
等炎笙出门时,每个人碰到她的第一句话都是“阿笙,听说你能说话啦?”。她只能无奈的答一句,“是的,大娘,您早啊。”然后大娘就会尖叫一声“啊哟,炎家丫头真的会说话了!哎,你们快来听啊……”一整天炎笙都在这种围观与大呼小叫中度过。最后她只能躲回了家。
好在村民们都淳朴,没谁揪着这事儿不放。到了第二天大家已经慢慢接受了炎笙会说话的事。
南笙开始慢慢融入了这里的生活,她不再独自一个人坐在海边,开始像个真正的小孩儿一样玩,玩沙子,捡贝壳,放风筝,在沙滩上撒丫子的疯跑,然后留下一个又一个的小脚印。
因为这些事情,都是她上辈子没做过的。她上一世,从会说话开始就被教导规矩,从会走路开始就被训诫礼仪。她从来没有自由过,更没有体验过童年的快乐。
炎笙就这样无忧无虑的过了一个多月,直到有一天海上驶来了一艘大船。这种大船在他们这个小渔村从来没有出现过。因为他们这里没有供大船停靠的港口,所以大船是不会来这种小渔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