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疏里可没有你什么事。
朝政大事自是与乡野草民无关。
翟銮点了点头,又道:本部堂想在大同修五座堡城,你觉得如何?
修五堡御其锐气,如果兵将精足,可待敌疲而后驱之,可得大胜。如若兵可不战,以堡养之,可得其士气。此有百利而无一害,可试作之。
可本官没有银子!
您有银子。
银子在呢?
军饷从哪里发,银子就从哪里来!
翟銮摇头说道:军饷是从太仓库里来的,那里可不会给我修堡之所用!
不是所有太仓库里的银子都是用来发军饷的。敢问部堂,军饷之银何属?
盐课尔。
张四狗对着翟銮一阵的微笑。
翟銮皱头一皱,问道:盐课哪里还有什么余银?
那不叫余银,那叫余盐!
翟銮吸了一口气。
所谓余盐,是指非官方生产的盐,即民间灶户所生产出来的盐。
而灶户盐丁的盐只能卖给盐场,如果卖给别人,那就叫私盐。
在古代,贩卖私盐这是一种十分严重的违法行为。
盐丁产盐,不是为了卖盐,而是为了完成官府所给的定额,且还要用盐去换成一引盐引外加一担粮食。
有些灶户因生产资料不足,会向大户买来完成定额。
所以大灶户会生产出比官府所要求的额盐要多出数倍的量。
但由于盐业被官府垄断,官府收购的又少,所以灶户所生产出来的盐便会越剩越多,于是就称之为余盐了。
为了解决灶户的困境,也为了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在成化年间,官府以低价收购了这些余盐,然后就地就卖给了盐商。
卖盐得到的银子会存入太仓银,主要用于发放边军军饷。
由于余盐价格便宜,严重影响到了官盐的生产销售,所以这一制度时废时用,后来成为了一种官方惯例。
张四狗之所以了解这一些,并不是来源于现代的知识,而是因为他们家是商屯户。
凡商屯户,必然都与盐是打过交道的,张四狗虽然没有接触家中的生意,但耳濡目染之下自然也就知道一些。
且张四狗为人精明,喜欢了解事情的根结所在,所以对此事还算是了解的。
余盐?翟銮陷入了沉思。
翟銮先在刑部后在礼部,对户部的事情不太了解,但礼部与太仓库有一些地方是对接的,所以他也是了解其中的一些事情,但也不是很多。
张四狗又道:皇上那里的金花银是有数的!每年多少就是多少。但取多少用于军饷可是没有定数的。而是以几成几成的分!只要您
如何?向皇上讨得诏书,去取得余盐,然后直接往边关发。那就不必经过太仓了!
不可不可,此有违祖制,如何可行之!
余外余可不是祖制!
余外余?那是什么?
张四狗笑道:是余盐的盐课,那一部份银子可没有一两进到太仓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