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还要回到内战期间的莫斯科战役。
和李察一同参与参与作战的安东上尉指挥的一支步兵连队,根据李察指示,稍微运用了一下现代的特种作战方法,对城市内比较密集的房间和狭窄的道路进行清剿。
事实证明这种作战方式非常的高效,至少是在城市作战中。
于是在战争结束之后,由李察牵头,向上级报告,希望组建一个特种作战单位,专门执行跨国或者对内的高难度军事行动包括暗杀,逮捕和对敌对目标进行破坏。
其基础就是安东上尉指挥的连队。
在新书完成后不久,李察特地去他们的驻地进行了参观,安东上尉是异常的高兴,握着李察的手就不愿松开。
毕竟是过名的交情,而且还把自己和自己的部队抬高到现在这个位置,安东真是想不出什么合适的方法来报答李察。
好久不见了老朋友。安东走到李察的身边用力地拥抱了他一下。
怎么样,你们的训练搞得如何,但是让我跑这跑那才好不容易批下来的,你可别给搞砸了!
两人相视而笑,对于军人来说这种善意的玩笑可是他们表达友谊最好的方式。
哪有的事,快进来,你自己看看不就知道了。说完,安东就招手让站岗的士兵放行,升起了护栏。
现在安东的连队就叫第一特种大队,规模也从一个普通的连变成了一个加强连,驻扎在莫斯科郊区的一大片天然树林之中。
除了这些树木作为掩护,每天,大队的士兵们还会做好伪装潜入到树林之中,时刻监视着周围的举动,而且他们的伪装相当了得。
至少李察来的一路上没有发现一个士兵,还是后来安东告诉他的才知道的。
李察咽了口唾沫,虽然是自己人但是这种感觉非常讨厌,因为你不知道哪里真有一个狙击手正在用枪瞄着你,事后,就是浑身发毛后怕。
现在我们的这个大队就是个训练基地,从地方部队选拔出来的优秀士兵就在这里进行相关的训练,并在人数积攒足够之后,组成新的特种部队,所以我们这里的人都叫自己为战研大队。
战研大队顾名思义,专门研究战术战法的部门,只不和普通陆军研究的有所不同,他们研究的是各种各样的特种作战方法。
潜伏、狙杀、渗透、破坏,这些都是他们研究的课题。
而且在对中亚的战争中,这支部队还参与了对敌方首都的突袭任务之中。竟然还发明了一种全新的突袭作战方式:空降。
身穿迷彩的士兵们从大型双翼飞机上使用降落伞进入到了敌人首都的郊区,并很快攻占了敌人的政府、警察局、邮局等重要设施,速度之快让敌人和自己人都瞠目结舌。
至于迷彩和降落伞也是李察的功劳,带着现代知识的他就是一个最大的bug,率先提出了迷彩服,让制造军服的工厂进行实验,很快就造出了适合三种地形的迷彩服,平原、山地和丛林。
其效果可想而知,在一次军事演习中,第一次使用迷彩服,当前来参观的将军们质问为什么还不开始演习的的时候,安东细心地为他们指出了早就已经开始渗透的特战士兵们。
这样还花了将近十分钟的功夫才让将军们发现特战队员,并随即对这种发明表达了绝对的认可。
降落伞自然也不用多说,也是李察提出的理念,再由相关部门进行设计和制造,第一次实验使用的是一个装满番茄的大型木箱,等到落地之后,实验人员忐忑地走到箱子面前,撬开了模板。
惊讶地发现,里面的西红柿几乎没有什么损伤。
如果放到现代,李察绝对是一个军事历史上的奇葩,这些跨世纪的甚至改变战争进程的发明全都让他自己包揽到身上。
李察和安东二人一边参观着,安东一边解说道;
现在所有的特种部队都采用了你当时发明的迷彩服,这已经成为了我们的制式军服,并使用彩色颜料对面部进行伪装。在这之后我们还组建了狙击部队,不过直到现在,能够真正胜任,达到我们考核要求的寥寥无几,狙击手可以说是个稀缺人才。
李察点了点头,要是所有人都成了神枪手,那战争早就结束了。
两人来到狙击手作训场地,狙击手们正在进行实弹射击训练。
狙击小组也是和现代一样,采用的两人狙击小组模式,一个人负责观察另一个人负责狙击。
主狙击手使用的是刚刚定型并投产的新式步枪,莫辛纳甘1921型,这把枪稍微剪短了步枪的长度,但是使用了很多德国的技术,枪栓更为润滑,精度还没有下降,并且加装了狙击镜,虽然这个时候的狙击镜还非常原始,但是一战的技术也可堪一用。
观察手则是使用了进口的德制18冲锋枪,在必要的时候为狙击小组提供火力掩护,能够装备这种进口枪械的原因还是因为狙击小队数量稀少。
在看完一轮射击之后,李察十分满意,我们俄国最不缺少的就是人口,从古至今我们的作战方式几乎都是人数上的巨大优势,但是我们现在需要解决这种落后的发展方式了。
我们要建造一支规模小但是十分精锐的部队,为我们的全球战略营造机会。
说完之后,李察也有些懵逼,自己怎么突然就想到了全球战略这个词汇,。
果然么,李察扶了扶额头,原来一个人站在一定高度之后就会想着统治世界了,就和美国人一样也和小胡子一样,有些东西看来是无法避免的。
结束参观的时候,安东由衷地说:说句实话罗科兄弟,这些东西都是你一首营造出来的,应该让你来当这个战研大队的队长,那群不识相的竟然让你去学校教书,真是不可理喻。
李察则是哈哈一笑,阁下大可不必这么说,我所在的领域也是从头开始,所以说我的这个老师身份其实和你也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