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十九章:会谈

阿列克塞在加冕的同时,临时军政府委员会就已经决定了新朝廷的大臣人选。列夫金作为此次起义最大的功臣被任命为陆军大臣全权处理俄国境内的战争事务,当然只是名义上的,真正决定大事的还是要通过军事委员会商议。

海军大臣由亚历山大aa瓦西里耶维奇aa高尔察克担任,就是电影《无畏上将高尔察克》的主角,作为这个时期最富盛名的海军将领,他实至名归,外交大臣则是由一个叫瓦连京的旧政府官员担任,李察并不了解他也就没有过多过问这件事情,既然这些老将军们觉得他合适就合适喽。

在编制上沙皇上台以后还需要组建沙皇近卫军以拱卫沙皇和日常的礼仪工作,这件事情就落到了李察的身上,在尼古拉正式被册封为皇太子,帝国唯一的继承人之后,李察被任命为皇太子的随从,升任上尉军衔,负责指挥刚刚建立的沙皇近卫军,虽然挂着个军的名号但实质上只是给了李察一个连的士兵供他操练,李察对此也没有争辩什么,毕竟现在还是困难时期,能按照正常军衔分配给自己士兵就不错了。

怎么样?李察站在门口向刚刚走出来的尼古拉问到。

尼古拉摇了摇头,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说:说什么也不肯去,还吵着说让我去,唉。

弗拉基米尔市郊外的一处别墅被暂时作为沙皇的寝宫来使用,尊贵的沙皇一家就暂时下榻这里,李察两人此行就是来劝说现任沙皇阿列克塞前往与德国外交大臣的会谈。按理说任何国家的外交大臣都没有机会见到尊贵的沙皇陛下,但如今俄国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可以傲视天下的欧洲宪兵,在赢得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外交大臣现在外国访问的时候,他的地位就和德意志皇帝无异,阿列克塞不去看忘,保不准就被对方认为成傲慢和对德国的轻视,而现在俄国最需要的就是德国的谅解和帮助。

也不是不行。李察说到,皇太子就是下一任沙皇,你的意志就是未来俄国的意志,要是他实在不愿意去,那就由皇太子代劳就好了。

李察对这个现任沙皇可没有一点好感,在众人簇拥之下登上皇位的皇帝,在加冕的时候既没有做出什么惊世骇俗的事情也没有说出什么豪言壮语,加冕仪式结束之后就灰溜溜地跑到别墅里躲了起来,除了自己的儿子和列夫金之外谁也不见,要知道李察可是读着《拿破仑传》长大的,即使他知道历史上也有不少胆小怕死的皇帝,但是李察可不希望有自己一份功劳的皇帝和亡国之君似的躲在自己的温暖乡里混吃等死。

尼古拉摇了摇头,我们要按照规矩来,我是未来的沙皇,那也是未来的,现在什么事情还是要听我父亲的。

除非他亲自下旨。两人异口同声地说出了答案。

李察和尼古拉相视一笑,那就这么做吧。

下午列夫金在拜访沙皇地时候替他起草了诏书因为自己身体欠佳,让太子尼古拉代替沙皇会见德国外交大臣。

殿下您好,我代替德意志皇帝陛下向沙皇陛下和全体罗曼诺夫家族成员问好。

房间内,身着燕尾服的外交大臣向尼古拉和李察躬身行礼并致以问候,而两人也回以相同的礼仪,现在的尼古拉已经换上了高级军官的礼服从他成为皇太子之后就脱离了军队的正式编制,但俄国的传统甚至说整个欧洲的传统,任何一个皇位或者王位继承人在成为一个统治者之前都应该成为一名合格的军团指挥官,现在坐拥庞大土地的威廉皇帝就是接受的这种贵族精英式教育,毕竟贵族的土地可不是靠着嘴皮子忽悠来的。

我会传达皇帝陛下对我父亲的问候的,请坐。说着尼古拉对外交大臣做了个请的手势。

还算有礼貌,这是尼古拉给外交大臣留下的第一印象,虽然沙皇没有亲自到场,这让他感到受到了侮辱,但说不定面前的这个年轻人想自己看到的一样会是一个让人愉快的小伙子。

殿下,此次我代表皇帝出访俄国一是为了与贵国建立永久的外交关系,二是讨论关于德国出兵帮助贵国平定叛乱的事宜。

尼古拉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

建立外交关系这不用说,事实证明,沙皇陛下在俄国具有远高于共和国政府的威望,而沙皇陛下的家族又与皇帝陛下的家族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所以建立外交关系是迫切且有必要的,我想这一点殿下一定非常理解,殿下是全权代理,我想如果殿下能够点头,我回国的时候能够带着一份双方签字且满意的合约回去。

那是自然阁下,我们两国非常有必要这么做不管是面对协约国还是工团党俄国将在这一点上与德国成为坚实的盟友。尼古拉说到。

这样最好不过了。说着外交大臣让自己的副手递过来了一张纸,这是我们拟定的在建交之后派往贵国的外交人员名单,还请您过目。

尼古拉接了过来仔细阅读了一遍又递给站在他身后李察看了一眼。看着名单上眼花缭乱的人名,李察着实提不起兴趣来,但是在看到武官人选的时候,李察微微一笑与尼古拉耳语了几句。

阁下,我并不是很了解您给我的这个名单上列的人选,如果他们是贵国挑选的那肯定是最好的,不过有一点,我还是比较喜欢以前的驻外武官,那个叫隆美尔的上尉,他在莫斯科的时候教了我们不少的东西,我想我们说不定合得来。

隆美尔是?外交大臣撇过头去看向自己的副手问到。

阁下,是上一任驻俄国武官,拿过蓝马克斯勋章,但因为过激言论被排挤到了俄国。副手趴在大臣身边小声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