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星期之后,李察拜别奥斯曼帝国苏丹法鲁克,登上了返回俄国的轮船。
在离开之前,李察特地前往拜会了那个神神叨叨的日本诗人芥川龙之暄,见到他的时候,他依然是那个仙气飘飘的样子。
李察在侍卫的带领下来到了皇宫后面的寝宫之中,看着自己面前这个明显带有日式风格的建筑,李察就羡慕的牙痒痒。这个芥川龙之暄在法鲁克身边异常得宠,据一些大臣说,有的时候这个东方人竟然要比那些后宫的妃子们还要得宠。
这不禁让李察浮想联翩,难不成伟大的奥斯曼帝国苏丹法鲁克也好男色这一口?
不过对于这件事情李察也不打算多想,毕竟这是人家的事情,再说了和皇家沾点关系的都乱得很,轻易知道了还容易丢掉性命,自己可不像猫一样有九条命去给人家砍。
等到大门打开之后,李察看到了里面的榻榻米之后,识趣地自己脱下来了鞋子,如果按照最正经的礼仪自己说不定还要脱下袜子来,不过对方应该会看在自己是客人的面子上,不那么计较。
越往里走,一阵悠扬的古琴声从深处传来,虽然李察听不出这是什么曲目,但是内心却情不自禁地放松下来。
李察是着实没有想到在这样一个酷热地地方会有这么古典地东方建筑,悠扬的琴声搭配着一边窗外的翠绿竹林,真的让李察有了一种自己正在日本或者自己家乡的感觉。
侍者为李察打开了最后一扇门,房间内,芥川龙之暄正盘着腿坐在屋子中间,轻抚面前的古琴,悠扬的琴声此刻就像一幅画卷展现在李察的面前。
李察也没有着急着进去,就这么站在门口向里面举了个躬。
阁下不必多礼,请进。
虽是这么说,但这也是一种礼仪的问题,李察虽然在有些方面尤其是军事作战上面善于变通,不照本宣科,但是在礼仪上,他还是非常在意的。
贸然前来拜访,打扰到搁下了。
请进吧大臣,您这一番举动倒是让我有了一种自己还在家乡的错觉。
随即李察迈入了房间之中,看到了一口水缸?
这是,日本茶道?
虽然李察主要研究的是西方历史,但是作为一个宅男加小说爱好者,还是对日本的茶道有所了解的。
按照自己的回忆,李察从水缸中拿起一长柄的水瓢盛水,洗手,然后将水徐徐送入口中漱口,然后从一旁拿起一块干净的手绢,放入前胸衣襟内,再取一把小折扇,插在身后的腰带上。
整个房间分为床间客点前炉踏等专门区域。室内设置壁龛、地炉和各式木窗,右侧布水屋,供备放煮水沏茶品茶的器具和清洁用具。床间挂有一副名人字画,其旁悬竹制花瓶瓶中插花。
插花品种和旁边的饰物,视四季而有不同,但必须和季节时令相配。现在进入已经即将步入春季但还没有走出冬季,但在中东地区,冬季的气温倒是没有那么寒冷,反而房间中插着一束君子兰。
等到李察坐在对面,芥川便告了一声抱歉前往水屋取风炉茶釜水注白炭等器物。而李察也趁着这个功夫欣赏茶室内的陈设布置及字画鲜花等装饰。
芥川取器物回茶室后,跪于榻榻米上生火煮水,并从香盒中取出少许香点燃。在风炉上煮水期间芥川再次至水屋忙碌,这时按照规矩李察可以自由在茶室前的花园中散步。待芥川备齐所有茶道器具时,这时水也将要煮沸了,李察再重新进入茶室茶道仪式才正式开始。
一般在敬茶前,要先品尝一下甜点心,是了为避免空肚喝茶伤胃,而且抹茶可能会比较苦,所以先品尝一下点心,可以避免抹茶的苦涩。
敬茶时,芥川用左手掌托碗右手五指持碗边跪地后举起茶碗,恭送至李察前。待李察饮茶后,按照常理余下宾客才能一一依次传饮。
饮时可每人一口轮流品饮,也可各人饮一碗,饮毕将茶碗递回给主人。主人随后可从里侧门内退出,煮茶,或让客人自由交谈。在正宗日本茶道里,是绝不允许谈论金钱、政治等世俗话题的,更不能用来谈生意,多是些有关自然的话题。
李察要恭敬地双手接茶,致谢,而后三转茶碗,轻品,慢饮,奉还,动作轻盈优雅。饮茶完毕,按照习惯和礼仪,李察还要对各种茶具进行鉴赏和赞美。
阁下竟然如此懂得茶道,真是让这杯中的茶汤都无比荣幸。芥川高兴地说道。
啊。李察将口中的浊气吐了出来,一脸享受地看着窗外道:
也就只有在阁下这里才能享受到如此片刻的宁静,在沙漠之中实在是少见。
在这竹林之中享受宁静,是现代人无法接受的。说着芥川从地上站了起来走到窗户边上,用力地呼吸了一口,转身继续道:阁下认为,什么是生存的本意呢?
虽然我非常想说出弱肉强食这种词汇,但在这个问题上,尤其是谈论到人类的问题上,这样很明显是不负责的。李察又喝了口茶说。
人类的生存本意可能就是享受吧,比如说现在我与阁下坐在这里享受着茶汤,这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就像鲲遨游于世间,空有而无所依,但他何尝不是在享受这世间的一切,它们享用着世间给它们提供的食物和生存空间。
李察挠了挠头,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也能说出这么有哲理的话来了,可惜了自己只是个打仗的武官,而不是一个哲学家或者是一个诗人。
阁下此去回国,希望也能贯彻这种的哲学理念,不要让那些世俗的烦恼困扰了自己的身心。这就是我对阁下的祝愿。我们一会再次相见的。芥川龙之暄说完重新坐下在古琴前面弹奏起来,悠扬的琴声再次回响在房间之内。
李察和芥川相顾无言,直到李察最后离开的时候也没有互相搭话,但李察已经不再奢求什么,这就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