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六章 只为寻一处安宁

陈洼村,因村里人原本都姓陈,村庄坐落于山沟,地势低洼而由来。后来到也有一些外户迁入,老吴家就是其中一个,吴家三脉单传,虽是单传但香火能够顺利延续下去。

然而自从神魔界与五行神界发动战争,就变得不同于往日一样了,吴家唯一的劳动力跑去参军了。老吴头反对儿子去参军,因为老吴头已经老了,没有什么作用了,不但不能够帮助到儿媳,反而会成为拖油瓶,老吴头希望儿子待在村子里,况且参军风险很大,稍有不慎就会马革裹尸,当然老吴头只能说出个丢掉小命。自家孙子吴庸还很小,需要人来照顾。一旦儿子出现什么不测,整个吴家都完了。

人老了便什么都老了,没有了年轻时候的锐气和雄心壮志了。吴刚从小就喜欢听老吴头讲老吴头所知道的英雄事迹。老吴头年轻的时候也渴望干出一番大事业,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可惜他只是一介凡人,没有军队收他,祖祖辈辈世代务农哪里会有钱让他去习武修炼,渐渐地被时间磨平了棱角,娶妻生子后。每天除了劳作就是在儿子吴刚面前吹吹牛逼,大多都是想当初什么什么的……,想当初你爹我怎么怎么的……,每当看到儿子吴刚一脸痴迷的听着,老吴头都感觉到非常的自豪,但内心又有些自卑。每次和儿子吹嘘的时候都避开妻子,妻子可知道他当初被军队拒绝的样子,整个就是一只丧家犬,十分的落魄。有时候吹嘘正起劲的时候被妻子逮住了,妻子就会大骂过去

“老吴,你还要不要脸,你不害臊我都觉得害臊,自己当初是什么鸟样子自己不清楚?还好意思在儿子面前吹牛。小刚以后不准听你爹胡说八道,听到没有?”

农家主妇的气势在这一刻展示得淋漓尽致。

吴刚平时就害怕母亲,此刻更是害怕,唯唯诺诺道:“知道了”

母亲的警告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吴家父子依据如往常一样,只是更加谨慎小心了。后来吴母患病没有得到及时救治去世了,老吴就变得沉默寡言起来了,吴刚也看出来了父亲的变化,对往事也没有再主动提起过。

后来的后来,老吴成为了老吴头,吴刚渐渐长大,也成了家,然后就有了吴庸。年幼时的所闻所问就像种子一样,一直都种在吴刚的心头,吴刚特地找村头的教书老先生给自己儿子取个名字。吴庸,无庸,不平庸,便是源于此。吴刚很是喜欢。

再后来战争爆发,神界下达神旨,倡导有教无类。吴刚那个从小就种下的种子在这一刻,久旱逢甘露,迅速发芽。回到家中的吴刚急切地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给妻子吴氏,想去参军干一番大事业,吴氏支持他去,并让他放心她会好好照顾父亲与儿子的,农家妇女丝毫不会矫揉造作,颇为干净利落的行事风格如出一辙,这也是吴刚最为钟意妻子的地方。

老吴头知道儿子的性格,随他。倔犟,一旦下定决心的是九头牛都拉不回来,只好放手不再管制。儿媳的能力老吴头这些年来都看在眼里,操持家务,下地干活,都不含糊。村里都传老吴头家找了个好媳妇,老吴头每次听到此类话都笑的合不拢嘴。

儿子吴刚参军去了,孙子吴庸才十岁,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小小年纪就很懂事了,经常帮母亲干杂活。

不久儿子吴刚参军阵亡的消息就送到了吴家门前,战争激烈,没有完整的尸首,只好做火化处理。老吴头接过军队使者送到的陶瓷罐,里面装的是吴刚的骨灰,接过的还有军队下发给参军阵亡的人的家属的补偿,吴氏知道丈夫阵亡后守着陶瓷罐哭了一天一夜,但生活仍得继续,家里她如果再病倒了就彻彻底底的完了,第二天眼睛依旧红着的吴氏如往常一样下地干活。吴庸也知道父亲死了,再也不会回来了,那个经常给自己讲“大道理”的男人再也见不到了,虽然老先生说父亲的那些“大道理”是不完全对的。吴庸看着他的父亲――陶瓷罐好半天都没有什么动作,只是看到母亲失声痛哭,吴庸自己也很伤心,急急忙忙地去安慰母亲。母亲一把将吴庸抱住,紧紧搂在怀里,力气很大,都把吴庸弄疼了,但是吴庸没有出声告诉母亲他疼,任由母亲抱着,因为他觉的这样会让母亲好受一些,只要母亲不再伤心,他疼一点都无所谓。

老吴头很明白战争的凶险,况且儿子吴刚只是一个凡人,即使修炼也不会有什么高深的修为,如今再怎么后悔也没有什么用了,已为逝人。悲伤欲绝的老吴头本就年老体弱,如今这就像最后一根稻草,彻底压垮老吴头,老吴头病倒了,本就因缺失主要劳动力而变得拮据的生活此刻变得更加拮据,早已成家里顶梁柱的吴氏,身上的担子更加沉重起来。吴庸不再去老先生那里去读书,尽管老先生说吴庸是个天才,将来可以考取功名,做个忠君之事,食君之禄的人。

吴庸在家里一方面照顾生病的爷爷,一方便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家里没水了,就去打水,家里没柴了,就去砍柴,有一些脏活累活他都能干了。

今天家里又没柴了,要去山上砍柴,吴庸给爷爷说了一声要去山上砍柴,便拿起砍刀飞奔出去,爷爷身边离不开人,必须快去快回。遇到一些村里人,都会一一打招呼,村里人也会夸吴庸懂事,渐渐地,吴庸就成为了村里人口中的别人家里的孩子,惹得村里面的孩子都不喜欢吴庸。

吴庸很喜欢去山上玩,山上有野果,有野兔,有高山,有绿水,有各种各样的鸟,吴庸最喜欢一种鸟,五彩斑斓的羽毛,成人巴掌大小,首顶有翘起来的冠,叫起来声音特别好听。在夏季吴庸只要去山上就会赤着脚在小溪边摸鱼,其实从来没有摸到过鱼。

吴庸主要砍伐一些枯老的树枝,今天倒是收获不少,有很多枯树枝,前面还有一大丛,吴庸很高兴,跑向上前去,赶紧将那些枯枝捡起来,生怕有人跟他抢一样。

枯枝丛中一个散发着柔和光芒的东西吸引了吴庸注意力,似是纸张模样,正当吴庸伸手去捡的时候,那纸张模样的东西嗖的一下进入吴庸的脑袋里面,吴庸一脸的茫然,吴庸此刻没有感觉到什么不适,像是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吴庸只当作是幻觉,因为这几天连夜照顾爷爷,很累了。捡完枯枝就立马回家了,天快黑了,夜晚山上更好看,但大人们说夜晚山上不安全。

背着柴火进入村里,村口处一些同吴庸年龄相仿的孩子在追逐打闹,看到吴庸出现,都纷纷开始嘲笑道:“吴庸,无用,是不是你太没用,才害死你爹啊”,

这些同龄人自从他爹死后每次看见他都这样说。吴庸很生气,追上去,长久干活,身体素质哪里是那些同龄孩子能够比得上,抓住一个人,握拳就打,不一会那些人中就有一些人鼻青脸肿,嗷嗷大哭。

村里面大人知道了纷纷带着孩子找吴氏理论,虽然吴庸是村里人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但心都是偏向自己崽崽的,自家孩子被打,做父母的当然要为孩子讨回公道。

吴氏只好一一赔礼道歉,送走了那些人后,吴氏看着儿子吴庸没有说一句话,就是看着,吴氏知道儿子是什么性子,也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儿子早早懂事,被邻里人称赞,经常被当作标准去规范那些同龄人,毕竟是同龄人,哪里肯服气,恰逢孩子他爹阵亡,那些同龄人就有了机会借言语攻击儿子,何况是儿子吴庸,自己也是如此,在背地里被别人指指点点,吴氏看得明明白白。

不久后,老吴头扛不住了,带着遗憾离世,吴氏将老吴头葬在陈洼村的山上。为了儿子考虑,吴氏决定搬出陈洼村,带着儿子远离这个地方,毕竟没有过不去的坎。

一路上看到不少东西,让吴庸见识了不少世面。路途上碰到了好心人,一支商队,商队头领见这孤儿寡母就准许她们上车,顺载一程。途经山谷时,不幸遭遇占山为王的强盗,商队遭到埋伏,奋勇抵抗,强盗人数众多且实力强悍,没几个时辰商队就被残杀殆尽。

“一个活口不留”一声令下,强盗们开始清理战场,连凡人都没有放过,吴氏自然也逃不过强盗的屠刀,

“娘,娘,你怎么了,快醒醒啊”吴庸喊着吴氏,可是吴氏不见半点回复。强盗们饶有兴趣的看着吴庸,索然无味后就准备杀了吴庸,匪首头目看到立马制止了那个举刀的盗匪,大笑道:“赤铁山庄,需要几个打铁匠,瞧这孩子的身板些许能卖个好价钱,哈哈哈”,强盗们立即抓住吴庸,吴庸反抗道:“放开我,放开我”,吵闹声使得盗匪很烦,一手刀下去击晕了吴庸。

等吴庸醒来后,发现自己身在一座庭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