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56章

苏翎不是一个自命清高的人,但至少有一些孤傲,这不是表现在外边的盛气凌人,而是一种内心自我的慎独。

再往后的日子里,苏翎的产业不仅仅是金融行业,但即便如此他也不愿意出面应酬,多是由手下的总裁等人代替。

黄涛转着黄豆大小的眼睛,透着一股精明,“我说何兄,你不会是有什么内幕消息吧。”

舅舅笑了,“你不会不知道吧,这可是国家推动买的,这还需要什么内幕吗?”

黄涛犹豫了:“就因为这个理由?”

“不然呢,还需要什么理由。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了,说要人民富起来,那就不是一句空话,现如今肯定划算。”

舅舅说着还一边给黄涛分析,说什么买的人越少越好,中签的几率就越高,他推算连号的中签几率会相当高。

听到舅舅的分析,黄涛一拍大腿,“你说得对呀,怪不得呢,这几天出现了一个购买。”

苏翎一听,连忙问道:“不会买不到了吧?”

黄涛说:“这几天我都没敢买,原来是真的呀,老何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你外甥也真是有眼光。”

舅舅在给黄涛分析的时候,也说了苏翎的分析,其中大部分都是苏翎提出的道理。

“买不到是不可能的,本来今天是截止日,今天就应该已经买不到了。但既然你们找上了我,我老黄一定是赴汤蹈火,尽心尽力。你们就等着吧。”

说着,黄涛站起身来,去打了个电话。电话里他一直用吴语说个不停,叽里咕噜的也不知道是和谁在说些什么。

挂了电话,黄涛一脸臭屁地说道:“搞定,noproble”

舅舅皱皱眉:“弄什么?”

苏翎在一边说道:“英文,没问题的意思。”

“哦,还会拽洋文。”舅舅点点头,一副了然的样子。

黄涛竖起大拇指:“念过书的就是不一样,我也就会那么几句而已。”

其实苏翎的英文水平远远要比现在的一些大学生还要厉害,可以说除了口语,他的英语已经不存在什么硬伤。

并非是苏翎崇洋媚外,而是他觉得新世纪的人就应该掌握几门通行语言,中文是一个,英文也是一个。

他的英语并非全都是上学时候学的,当年中专毕业,苏翎也一直坚持学习着英文,而且也是这么要求自己儿子的。

后来随着学习的加深,由于他本身就是教语文的,发现英语和中文虽然产生地相差了一个大洋,但是练出语感后,二者还是有些互补互通的,尤其是在中英互译这方面。

话说回来,黄涛不知道托了什么人,信心十足的拉着苏翎三人往外走。

“呦,老黄可以啊,小汽车都开上了。”

舅舅看到黄涛的日产桑塔纳后,羡慕的说到。

舅舅也一直想买车,只是他在北京做生意,买了一辆拉货用的大货车,还买了一辆平时装散货的面包车,舅妈说什么也不让他再买一辆了。

以舅舅的经济实力也可以,只是舅妈觉得那样太浪费,平时去哪里开面包车就可以。

黄涛嘿嘿一笑:“前两天小赚了一笔,咱也得鸟枪换炮啊。”

这还是苏翎“第一次”坐小汽车,当然他前世已经坐过无数次,自己开都开腻了。

老式桑塔纳漆黑的外表,近乎拿不一样的座椅,在九十年代已经是发家的象征了,可在苏翎这个具备有二十一世纪眼光的人看来,简直是堪称粗糙。

四人来到申城工行门口,看到这熟悉的牌子,苏翎不由得一阵恍惚,不愧是大申城十里洋场,就这工行的派头,依旧比二十年后的二三线城市的银行排面气派。

同时,不断地触物生情,他脑海中又有一些角落处的记忆被回想起来。

说起来股票认购证,这还是上面人行交办下来,由申城工行副行长金行长负责牵头,会同各家证券公司一起负责销售的。

苏翎进门前对黄涛问道:“黄叔叔,这里的工行是申城的总行吗?”

黄涛一愣,似乎是没想到一个北方二三线城市来的初中生会问出这种问题,其实作为申城人,黄涛本身是有一些优越感的,认为其他城市尤其是北面的还未跟上发展的都很落后。

他说道:“那倒不是,这可以说是申城工行第二大的门面,总行比这个要气派的多。”

苏翎缩缩头,我滴个乖乖,真是打脸了,没想到新世纪的人还是没拓展开眼光,被这十里洋场着实震撼了一番。

进来后,黄涛熟门熟路的找到一名工作人员,两人交头接耳了一番,黄涛一招手,苏翎三人跟上去。四人一起被那名工作人员带到了后面的一间包间。

坐下后,那名三十岁左右的工作人员对他们说道:“你们要是再晚来一天,就真的没机会买到了。二月一号截止,本来原意是到一月三十一号的晚上十二点就截止,可是任务远远没有完成。”

黄涛递上去一根烟,给对方点上又给自己点上,他这动作纯熟无比,就连表情都流畅自然,仿佛就是喝口水那么容易,一看就是和人打交道应酬的老手。

他问道:“怎么说,这东西不好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