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十五章说服元公辅

本以为王烁会羞辱他一番,却没想到王烁给了他台阶下,元公辅心怀感动道: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两人默契的相视一笑。

给小娘子和郎君们讲了半个时辰的故事后,王烁拍拍手,像是撵的小鸡似的把他们送回去休息了,元公辅抱拳道:二郎,不知能否和元某共饮一杯?

求之不得。王烁笑道。

两人就在花园里,一人抱着一壶酒,对月狂饮,也有种侠士风采,王烁还很贴心的给做了个拍黄瓜,就是唐朝还没有花生米和西红柿,不然喝酒三件套就凑齐了。

拍黄瓜清脆的口感让元公辅眼前一亮:二郎还有这门手艺,倒是让元某大开眼界了,只是元某以为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当佩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二郎沉迷于奇技淫巧,着实让人遗憾。

知道元公辅要和自己坐而论道了,王烁一下来了精神

他笑道:世上若人人都想着立不世之功,那谁来做饭?那些君子圣人岂不都饿死了?

粗听这话觉得有些胡搅蛮缠,但仔细一想,又有一些道理,元公辅哑然失笑:二郎说的有理啊,可怜元某,年过而立,却依旧碌碌无为,空有满腹经纶,却无施展之处。

看元公辅有大倒苦水之意,王烁顺势问道:不知元先生读书做官是为了什么?

当然是为了报效朝廷!使我大唐国富民强!元公辅红着脸说道。

与其说国富民强,我倒认为是国强民富,民富则国富,国强则民强,二者相辅相成,无论是商贾之术还是奇技淫巧,倘若能做到这两点,就是经世致用的好学问,元先生以为如何?王烁看着元公辅说道。

不出王烁所料,元公辅嗤笑一声:说的轻巧,奇技淫巧真能使国强民富?

像这种封建王朝的书生,从小饱读四书五经,非常瞧不起科学技术,脑袋里固有的观念,一时间是转不过来的。

但王烁自有突破口,他撸起袖子说:元先生乃是天宝元年进士,想必也知道长安城连年缺粮吧?

这是自然,从汉朝建都长安至今,关中土地收成一年不如一年,还伴有旱涝之灾,每年粮食缺口达二十万石!运粮费用就要二十万贯,其中还不算途中所需的人力,放之整个关中地区,缺粮更有四百万石!若非裴耀卿裴公疏通河道,圣人每年还得去东都逃灾。

我大唐疆域辽阔,周边獠乱,每次出征,粮草就是头等大事,虽在边疆有屯田,但经常受吐蕃、突厥侵扰,并不能自给自足。

说起这件事的时候,元公辅不胜唏嘘,堂堂皇帝因为粮食不够,只能逃去其他地方,这是大唐的耻辱!

王烁笑道:不知元先生想过没有,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大唐车乘,都以两轮为主,所乘之物自然有限,可一旦有四轮车乘,所乘之物便会增多,若有连绵数十丈的车次,所乘之物又有多少?这其中但运费一项是否就有减少了?

元公辅抿了口酒,示意王烁继续说下去。

大唐疆域辽阔物华天宝,但为何一遇天灾,百姓便流连失所,甚至易子而食?只因靠天吃饭,若是风调雨顺,便可粮仓丰盈,可若天有不测,便要朝廷救济。

大唐矿山无数,可一年采银两不过三万五千两!但采矿而死之人何其多!只因采矿之术落后滞慢,矿工无安全保障!

若有奇技淫巧,可改两轮车为四轮,使一人操作便可种粮千亩,元先生你用还是不用!

一番说辞,配合王烁抑扬顿挫的语气,说的元公辅一时间竟没有反应过来。

半晌,他一把抓住王烁的手,指甲几乎刺进王烁的肉里了:二郎,你说的这些可都是真的?

他自幼家境贫寒,为了供他读书,父母都累的吐血了,对于任何一个农家子弟来说,自然知道粮食丰收意味着什么!

再也不用因为一团糟糠而抢的头破血流!

再也无需贩卖子女用以买粮!

这不正是他心之神往的大唐盛世吗?

倘若元先生愿意助我一臂之力,王某保证,所说之物会一一兑现。王烁真挚的说道。

早已是热泪盈眶的元公辅长拜不起:二郎但凡有求,元某定竭尽全力,绝不推辞!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