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郎君,你这是何意?
韦伦一头雾水的看着王烁,他原本以为王烁掌中藏身什么锦囊妙计,却没想到仅仅是一枚钱。
虽然这枚钱乃是官炉所铸的良币,但韦伦不信,这枚良币就是他忽略的地方。
不知县尉想过没有,为何恶钱会多发,甚至京城权贵不惜去江、淮取恶钱用以购物?王烁笑着将钱币推向了韦伦身前。
韦伦拿起印有开元通宝四字的钱币反复看了一遍说道:因为官钱少的缘故?
不愧是被杨国忠看重的人,看问题还是很透彻的,王烁心中称赞了一句。
不错,大唐四海升平,长安城东西二市商业繁忙,扬州、益州、太原等地也不遑多让,商业流通需要钱,但是官钱所铸远远不够世面所用,所以民间才会私铸恶钱。
见韦伦目光灼灼的看着自己,王烁接着说道:当然,也是因为朝廷不禁恶钱之缘故,再者有利可图,这才导致了恶钱横生!
其实形成恶钱多发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刚刚说的这些,还有诸如百姓用钱习惯、社会风气等等。
王烁之所以挑这一点说,也是因为韦伦是朝廷命官,在他熟知的领域说明,更方便韦伦理解和接受。
县尉可知我大唐各地有铸钱官炉几何,所需铜锡几何?
王烁问了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大唐的造币能力!
韦伦不假思索的回道:我大唐各地有铸钱铜炉九十九座,每年每炉可铸钱三千五百贯,所需工匠三十人,耗费铜两万一千二百斤,锡五百斤,小郎君为何问这个问题?
王烁微微一笑,也就是说大唐的钱炉加起来,一年铸钱不到三十五万贯,这些钱,只勉强够一个大胡商的现金来往,放之整个大唐,就显得杯水车薪了。
大唐一年造钱不过三十五万贯,虽说有历年积攒下来的钱币,但用于市上还是显得捉襟见肘了些,县尉可知大唐全境有多少铜冶?王烁追问道。
不足五十。韦伦沉吟一声,似乎明白了些王烁的意思。
县尉对大唐铸钱之事多有研究,小人佩服。王烁由衷的说道:朝廷手中铜冶少,铸钱少,最为关键的是天下诸州,凡是出铜之所,听人私采,朝廷只收税款,这样一来,别有用心者,就可以用铜来铸恶钱了!
这也是王烁一直理解不了的,民间采的铜,只是交点税便可以自己想怎么用就怎么用了,这不相当于是给私铸恶钱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补给嘛!
天底下最挣钱的生意,就是铸钱啊,这生意王烁都眼红了!
一不禁私人采铜,二还鼓励用恶钱,这私铸之风能禁住才有鬼了!
韦伦缓缓的吐出一口浊气,叉手给王烁行了一礼:小郎君见解深刻,一针见血,韦某佩服。
王烁的层层提问,其实是让韦伦参与进来了对恶钱多发的思考,这样远比王烁直接告诉他问题出在何方,更容易领悟。
所以小人以为,想要治理恶钱,要从三方面下手。王烁竖起了三根手指笑道。
三个方面?这最后一个是什么!
韦伦迫不及待的问道,今日的王烁带给了他太多的惊喜了。
小小年纪分析问题就如此透彻,这个仙人弟子,还真是不简单啊!
一为朝廷层面,二为世家大族方面,这三嘛。王烁将一旁的水盏拿到案上:就是这水啊!
韦伦先是一迟疑,接着猛地醒悟过来,眼睛的光芒愈发明亮。
民间私铸恶钱,即使背后有士族支持,即使有朝廷监管不力的因素,但真正铸钱的人,还是百姓啊!
虽然王烁还没有去江淮,但韦伦却对他充满了信心。
韦某再次就祝贺小郎君凯旋而归,三管齐下,必定能整治私铸恶钱之风!韦伦朗声说道。
王烁苦笑扶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