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49章 战争中学习战争

禀报主公,渭水河北左冯翊高陵县方向,距我军大营约一百二十里,发现大股兵马正向长安方向行进,看旗帜是西凉军!

什么?众将闻听斥候所言,纷纷大惊。

周易仍尽量保持冷静,追问:有多少人马?

斥候回答:人数粗略估计不下三千,而且全都是骑兵!

你所探属实?

属下所见,千真万确!

得到肯定的答复以后,周易慢慢坐回了椅子里。

看来,被派往河东的李傕旧部,不管什么原因,已经从河东返回,并取道左冯翊,奔长安而来了。

保守估计,他们两天后就可以抵达长安东北,渡过渭水河,迫使己方在河畔阻击。与此同时,郭汜军从城内涌出,先封住灞桥通路,继而两面夹击

周易看向地图,仔细观察了地形,只得到四个字:

瓮中捉鳖。

似乎败局已经不可避免了。

周易暗自感叹:自己终究是纸上谈兵,真正的硬仗大仗打得太少了,有也是靠着装备优势或是在其他人的帮助下打赢的。

如果孙破虏在世,过来帮我指挥一下就好了。

虽说从老百姓到军人间的距离是可以迅速消灭的,但这只是说入门不难,若想精通纯熟,极为不易。

然而军事的规律,终究和其他事物的规律一样,是客观实际在我们头脑中的反应。

那么军事的规律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以最小的损失消灭最多的敌人,取得最大的优势,往往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那在数量不及敌人的情况下,应当如何?

《孙子》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已知己方现有的、在剔除了伤病号之后的可用战斗人员,共计八千;敌方郭汜军城内守军不少于三万,渭水河北还有三千敌军。

这仅仅是人数上的计算,如果把武器装备、步骑兵的差距也纳入考量,就不仅仅是几千人对碰这么简单。

假设以最中庸的中低等炮灰,即阵盾士和持戟士的战力为一单位。

环刀士等刀兵只有零点几,不同等级的弓弩手可由一点五到三不等。

火绳铳可达五(参考自鸟山明作品)。骑兵最高可达十。

而火炮则有惊人的二十甚至五十,不过一门炮需要八到十名炮兵操作,高额的战力其实是一群人累加。

按照以上算法,周军的实际战力,其实可以达到四万。

郭汜军则有六到七万;渭水河北的李傕旧部,全骑兵的情况下,应当可以达到一万五乃至两万。

如果再考虑到兵种克制问题,就更复杂了。

在此只用相对来说更简单的算法。

这样一来,至少在纸面上就清楚了:

周军不能轻易分兵,一旦分兵,两头都无法保证可以战胜敌人。若想获胜,就只有一个办法,集中兵力,逐个击破。

而且必须先击破更弱的一头,才有把握挟胜势再击破更强的一头。

否则主力被郭汜军拖住,迟迟不能决出胜负,背后西凉骑兵渡完河,一轮冲锋,势必挡不住。

当然也可以选择不打了,退兵回老家,那日后何时还有机会西进,可就难说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