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见董昭前来,董白知道是有正事找丈夫,就拉着儿子去别处玩耍。
周易这才问:军师前来,是有何事相商吗?
董昭回答:曹将军回来了。
喔,事情办得怎么样?
他办得很妥当。董昭说着,右手做了往下切的动作。
很好,周易又说,但经过此事,曹操必定会视我为仇敌。如今袁绍蠢蠢欲动,图谋并州,我们很快就要失去全部盟友,以一己之力抗衡狗王和他的一群走狗了。
狗王?
我指的是袁绍。
喔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对我们的太原、上党二郡动手。
至少暂时不会,周易做出了相当精准的判断,他顶多会派人去两郡干涉,妄图夺取控制权。就跟去年我们派杜畿、鲍信去河东一样。不过我们的优势是有天子在手,一定程度上可以化解他的计谋。而曹操又有徐州刘备这一心头之患,想必也不会贸然进攻我们。所以我们的工作重心,仍是发展。
董昭说:主公所言极是,只要让人口持续增长,将荒废的田地重新播种,不出三五年,我们又可以有宛城之战时的丰厚补给了。
然而周易摇摇头:不,不能一味地只关心农业。
董昭困惑了:开垦农田,滋生人丁,难道有什么错吗?
周易伸出一只拳头,问:假使我只用这一只拳头与你搏斗,你觉得你能赢我吗?
董昭哑然道:当然可以啊。
周易说:如果只关心农业,那么就如同一个人只有一只拳头。
可我们还有矿山冶炼所、军械局。
顶多算另一只拳头,依然打不过手脚并用的对手。
董昭思维敏捷,当即理解了周易的意思:主公是说,要农林牧一齐发展?
没错,周易道,自西周以来,我们的制度从分封到郡国并存,卿大夫到三公九卿,是不断进步的。然而经济结构,从多样性到单一的农业,是不断退步的。春秋战国时期,随随便便一小国出兵,都可以派出数万卒;为什么我们现在掌控数个大郡,却连维持不足五万的兵员,都显得捉襟见肘呢?
这个问题触及了董昭的知识盲区,他无法做出回答。
周易帮他解答:就是因为单一的农业经济结构太过脆弱。不妨回忆一下,我们自打来到河南,六年下来,粮食从未有过丰收。这是因为气候变化,庄稼减产,导致我们的税收一直上不去。可以说,这些年如果没有上党、太原的矿山,我军早已破产!
董昭顿时醒悟,问:主公的想法是?
周易道:如今我们所拥有的耕地足够三倍以上的人口使用,但产量却严重不足,所以需要做三件事。
哪三件事?
其一,改良生产,包括改良农具、改良选种、改良工艺,优育作物,以增加粮食产量;其二,开展林业、牧业,以提供可循环木材资源,避免水土流失,此外还能提供大量水果,丰富饮食,增殖牲畜马匹,以增加肉类,强健我方军民体质;其三
周易顿了好久,才说出第三件事:退耕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