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想到这里,云团就飘过头顶,将太阳挡住,周遭的空气都瞬间寒冷了下来。
曹操打了个寒颤,随即命左右:速速去寻找本地向导,为我军指引方向。
各营都立刻派腿脚快的人出去,四处寻找,看看能不能找到几个本地人。
他们找了很久,还真找着几个正在山上砍柴的樵夫,并把人带到了曹操面前。
曹操就问那几个樵夫:这里是什么所在,距离彭城又有多远?
其中一名樵夫答道:此地赵王山,在彭城东北,距离大约七十里。
果然,他们向左偏离了预定的方向,至于为什么会偏离这么远,是有道理的。
因为昨天晚上是大雾弥漫,伸手不见五指都算小意思了,几乎就是在摸瞎走路。
在这种情况下赶路,就好像在沙漠里行进一样,即便原本走的是直线,也会慢慢偏离方向。
也许有人会问:不是还有指南车吗?
抱歉,指南车已经失传了。
尽管最早在《古矿录》记载,战国时期的河北磁山(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山)一带,就出现了早期指南工具司南,但是后来在整个汉代地质层中,都没有发掘出司南实物。
尽管据说张衡也制作了司南车,但的确没有实物。因此司南极有可能是在战乱当中失传了。
而更有力的证据就是史书记载:钧为给事中,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於朝,言及指南车,二子谓古无指南车,记言之虚也。
上文中的钧就是那位结巴马钧。马钧在任给事中期间,在朝中与高堂隆、秦朗争论,谈到指南车,高堂隆、秦朗都认为指南车是不存在的,记载都是假的ashash
这很像现在某些历史虚无主义者,最厉害的甚至认为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都是虚构的。
对于这种人,唯一说服他们的办法,就是把实物甩在他的脸上(资料还不行,因为他会说你的资料都是假的)。
于是马钧就把指南车复原,甩在了他们脸上:
於是二子遂以白明帝,诏钧作之,而指南车成。
这已经是魏明帝时期了。
按照史实的时间线,指南车至少要在三十年后才能出现。
那么在这之前,这么多军阀、这么多部队打仗,靠什么辨明方向呢?
别担心,没有指南工具也有没有指南工具的方法,而且还是高科技。
一靠天文,二靠地理,三靠问路,四靠扔鞋,五靠摸瞎。
很显然,咱们的曹老板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差了点,而且有时候还很自负也是真的,上述五种办法,他连扔鞋都没扔,就直接挑了第五种,他不迷路谁迷路?
不过现在还好,有了本地樵夫,好歹能问问路。
在追问之下,曹军得知,他们只需要向西南方向行走,出驴山,然后沿着右侧山峦一直向前,就能到达彭城了。
明确了方位之后,曹操心中大定,向樵夫表达了谢意,叫人给了他们一人一袋钱,就要把他们打发走。
然而就在几名樵夫领了钱欢天喜地要出去的时候,郭嘉在曹操耳旁说了一句话,曹操拧眉思量,很快就呼喝左右,拦住了樵夫们的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