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药改良了是不错,可需要用它的机械结构同样需要改良。”
周易读过很多相关书籍,十分清楚地了解到,中西方火器技术的分野,正是开始于火药西传以后。
在这一重大世界历史事件之后,西方对火药的改进在实验上经过了经验观察、机械实验和电实验三个阶段。同时,火器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欧洲的火器从火门枪、火绳铳再到燧发枪一直到撞针击发,不断进步,直至发展为现代枪械,技术层面上将明清火器(主要是清朝)甩开一大截。
尤其是1835年针发枪的发明,消除了原有步枪用火帽从外部点火的缺陷,不需要专门的导火器,一分钟内便可以进行五次比较准确的射击。为火器的广泛使用提供了条件。
周易倒是想一步到位,直接搞出针发来。
然而他偏偏忘记了,燧发枪最关键的一环,即燧发枪击发药到底是什么,因此只能退而求其次,先从火绳铳开始。
他之所以偏执于使用火铳、火炮、手雷(震天雷)等火器,除了炸逼一时爽,一直炸逼一直爽外,还有三大原因:
第一,训练一名火铳手所需的时间非常短,聪明的一刻钟就能学会,而弓箭手需要的时间要以年来计;
第二,火绳铳的成本并不高,甚至比上品的复合角端弓和大黄弩便宜了七八成。
一张大黄弩少说也要做个把月,还是在原材料已经处理好的情况下。
而一把火枪不算装饰的话一星期最多了。
这样只算人工火枪都便宜啊,毕竟铁匠收你人工费可以收到材料成本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几十倍的。
第三,杀伤性能,弓弩在近距离的穿透力无可匹敌,但有个词叫停止作用,简单地讲,就是弹头使敌对者丧失反抗能力的作用;
当一枚弹头进入人体组织后,会形成一个伤口通道,并牵扯到附近的组织,由此形成了“永久空腔”和“瞬时空腔”。
永久空腔永久空腔越大,停止作用就会越大。同时瞬时空腔也会引起组织撕裂和切断神经,造成严重的疼痛效果,甚至会造成晕厥或瘫痪。
因此在杀伤性能上,火铳要比弓弩优越得多。
而最后这一个优点,和第一条有所关联,那就是火铳手就算大量伤亡,也算不上太大的损失,甚至比不过有可能被敌人缴获的火绳铳损失大——
训练时间短,换人不换铳,人随便死,只要火铳还在就行。
尽管和汉代引以为傲的强弓劲弩相比,射速上没有任何优势,但火绳铳依然有弓弩所无法企及的优点。
只不过,它的缺点也很明显。
弊端一
由于引发火绳铳需要一段火绳,所以每个火铳手都要在自己身上携带长达几米的火绳。
在临战之前,他们必须先点燃火绳,因为在天气潮湿的时候,火绳极难点燃,而且有经验的战士会将火绳的两端都点燃以便随时开第二枪,这样,一根火绳是烧不了多长时间的。
此外火绳点燃时也很危险,稍不小心,火星就会点燃身上背着的弹带,引起爆炸伤及火铳手自己,而且点燃的火绳在夜间很容易暴露自己,这样欲在夜间偷袭敌军简直不可能。
弊端二
火绳铳的操作极其繁琐,即便是最熟练的火铳手,一分钟最多也就能射击两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