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因名曰姊归。
这一典故,便是秭归城得名来源。
秭由姊演变而来。
作为江水(古时长江叫江水)上游的交通咽喉,秭归城于东吴,便如永安城于蜀汉。
若是按照常理出牌,即便数万大军雄集于秭归城下,也未必能够轻易破开此城。
更何况,现在是五万吴军新败,陆抗东逃时,在此城留了人手,更是严加嘱托,切莫有失。
此刻,秭归城的守军将领,乃是随陆抗一起西进攻打永安的将领吾彦。
这吾彦乃是陆抗麾下心腹之一,虽然出身贫寒低微,但却颇有文武才干,身高八尺,体力超群,能徒手与猛兽搏斗。
现在的他,年龄也才不过二十四五,比同样生猛无匹的文鸳还要小上那么两三岁。
陆抗败走永安,料定蜀汉必会趁势东进,这才让吾彦领三千兵马,留守此处。
将秭归这西防蜀汉的第一道重要门户交给吾彦,足可见陆抗对他的器重。
此际的吾彦,已经洗去一身败军之气,重新换上崭新明亮铠甲,昂首立在秭归城头,冷冷望着西方。
他总感觉,蜀汉大军,怕是快要到了。
刚刚有这个念头冒出,吾彦便看到,长长的官道尽头,有一群黑点奔来。
见此,吾彦双眉一挑,凝目远望。
不过片刻,那些黑影便已瞧得清楚,正是一群身着吴军衣甲的残兵,狼狈地往秭归城这边跑来。
吾彦见到这群残兵,面上泛出一丝疑惑。
大战已过去一个日夜,许多残兵皆已赶回吴地,被陆抗等将领收拢。
眼前这小股残兵,又是哪里冒出来的?
轰隆隆aashaash
吾彦疑惑刚起,便听到远处隐隐响起轰隆隆的闷雷之声。
吾彦举目再望,便发现在那这四五十名残兵背后半里,升腾起遮天蔽日的烟尘。
看到这烟尘,吾彦面上终于泛起一抹冷意,同时对身边将士道:蜀军已至,预备迎敌!
他话音刚落,那四五十仓皇狂奔的残兵已快来到城下一箭之地,一个个边跑边朝城楼上大声哭喊道。
蜀军来啦!
蜀军杀来啦!
快快放我们入城啊!
快放我们进城啊!
吾彦听着这些人的哭喊,并不为所动。
亲自取过一张长弓,张弓搭箭,对着还在狂奔的残兵队伍射去。
咄!
瞬那间,长箭破空而至,稳稳定在队伍最前方三尺之地,正好是文鸳的脚前。
五十一个残兵,瞬间停下脚步,紧张地望着城楼。
你们是哪里来的?领军将领何人,速速报上名来!
五十一个残兵闻言,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一时无言。
文鸳定睛看着稳稳插进脚前地上一尺,尾羽还在不住颤动的长箭,眼珠一转,便要出列答话。
恰在此时,轰隆隆席卷天地的一万七千蜀军,已遮天蔽日地席卷而来。
冲在最前的先锋部队,距离这些残兵不过才半里之地。
来啦!
蜀军杀来啦!
完啦!
我们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