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后的他,屡经大战,深感兵在精而不在多。
身为帝王,更要掌握一支可在旦夕之间底定乾坤的王牌军力,才可保得帝位永固。
吾彦这豪迈之语,不管其余群臣听后是何感想,刘善却是十分激赏的。
这厮,虽然是东吴降将,但其言其行,与文鸳颇为相近,都是豪爽悍勇,天生的军阵猛男。
不等群臣发言,刘善闻言将身前龙案一拍,朗声道:吾卿所言甚是!咱大汉儿郎,便该当有此等气!甭管是魏是吴,抑或是魏吴联手,敢犯孤的江山,孤便一股脑儿将他们给端了吧。
说着,刘善缓缓起身,再道:今日朝议,就到这里吧。明日便是月旦评,众卿也都累了,没地让这些跳蚤坏了心情。
话音落地,再不理众人,自顾自地往大殿专供皇帝出入的侧门行去。
底下众臣,其实还有许多事情要启奏。
但与孙吴使者来朝相比,又好像不那么紧要了。
见皇帝陛下率先离朝,他们也不好再说什么,齐齐躬身,恭送刘善离殿。
刘善出了承光殿,行出不远,诸葛瞻那二楞子便从后面小跑着跟了上来。
现在,他们君臣二人,更像是一对好基友,有些好说不好说的话,并不会在朝堂明言,而会在私下里偷偷摸摸地计议。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诸葛瞻现在,就是刘善最为忠心狗腿子。
听到诸葛瞻的脚步声响起,双手负背的刘善头也不回。
估摸着他已行到近前,才喃喃开口道:思远,曹魏现在的情况,如何了?
狠话是放出去了,但曹魏真要与孙吴联起手来,也够蜀汉喝一壶的了。
毕竟,这两大敌国,元气大伤,但根基尚在。
本就强盛的两国,即便到了现在,论综合实力,其实也在连番大战的蜀汉之上。
更何况,成都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政变,虽然清洗了许多毒瘤,但毕竟也动了根本,若说一点损伤没有,那是不可能的。
如此情况下,若曹魏和孙吴联手,立即兴兵来犯,刘善多少还是有些心虚的。
但虚归虚,该硬的时候更是必须要硬,不然被孙吴、曹魏看出端倪,其结果,不言而喻。
此时此刻,刘善十分关心曹魏的情况。
毕竟,司马昭力排众议发动的伐蜀大战,不仅没为他司马氏带来窃取王权的好运,反倒让自己一命呜呼了。
司马家这棵大树一死,就凭司马炎等几个小逼崽子,能够安然控制住曹魏局势么?
何况,自己在汉中一战后,便放野心家钟会返回曹魏了。
值此曹魏多事之秋,他若真想干点事情,也该有所动作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