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隐闻言,凝眉沉思了下,道:臣为太医令,南中有瘟疫,自当该去深究根源,寻出防治之道。
刘善点点头,又摇摇头,道:郑卿,孤定说,你的道典,已经快要编撰完成了?
郑隐连忙道:还有半卷,便已全部完成。
刘善淡淡一笑,道:今日去后,先将已编撰出来的,交付诸葛瞻审阅,待无差漏后,便让大汉国印印刷厂印制百余份,由你带到南中去。
郑隐闻言,神色蓦地一肃,有些惊异地道:陛下难道是要臣ashash
刘善见他面上恍然,点头沉声道:蛮夷之地,缺少教化,孤派你此去南中,除了要探查瘟疫根源,最重要的目的,便要是将你道门教义在南蛮之地生根发芽。
刘善十分清楚,比起儒家的之乎者也,道家的神神道道,才最容易在没有多少文化水平的底层百姓中扎下根来。
南蛮之地,不通教化,若是想要在那里推行儒家文化,无异于痴人说梦。
而郑隐的道门,经过自己的指点改良,最适合担起这个职责。
当然,南中那些蛮夷,本身也有自己根深蒂固的信仰,如巫蛊之事,道门教义想要在那里生根发芽,难度也不是一般的大。
正因为此,刘善才会将如今的蜀汉道门首领郑隐派出去。
郑隐已然明白了刘善的意图,满脸肃然地躬身道:臣省得了,臣定不辱使命。
见郑隐说得郑重,刘善点点头,道:好了,孤托付给你的,就是这两件事情,你自去准备吧,将陈寿叫进来。
郑隐闻言,连忙躬身倒退而出。
不多时,陈寿重新进了御书房,恭敬地站到郑隐刚刚站着的位置。
刘善也不与他客套,直接开门见山地道:陈卿,你生于益州,长于益州,对南蛮之事,最为熟悉。此去南中,你得用心为樊长元建言献策。
陈寿闻言,沉声道:臣谨遵圣谕。
青羊肆政变,益州士族参与者众多。
他陈寿虽然没有参与其中,但同为益州士人,与那些叛乱分子多少有些错综复杂的纠葛。
若按常理,他们身上贴着益州士族的标签,必然会受到皇帝陛下的血洗。
但事实是,皇帝陛下只诛了首恶,对于那些没参与其中的,根本没半点追究。
而参与不深的,也网开一面。
如他陈寿,更是被皇帝陛下连番提拔,委以重任。
此等恩遇,如何让他不感动?
刘善见陈寿恭敬领命,沉吟了下,又道:孤用人,不论出身,不论派系,只要有真本事,又忠心于孤,皆可重用。你虽是益州士人,孤却知,你并非李密、寿良之流。此次去往南中,除了要为樊长元出谋划策以外,还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便是要在南蛮之地,发展一批忠心向汉的宣传队伍,配合郑隐,将道门教义,和我大汉威权普及开去。
在刘善看来,郑隐区区一个道士,要想在南中传教,难度实在太大。
若能得到陈寿这搞宣传的行家极力配合,相信定能事半功倍。
陈寿闻言,连忙道:臣领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