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善话音落地,朝堂瞬间寂静无比。
片刻后,姜维率先道:陛下,荆州十一郡已入我大汉之手,我大汉出蜀门户已然打开。曹魏、东吴皆遭重创,咱们何不趁此机会,挥兵东进,直接灭了他孙吴?
得,即便姜维已辞去兵权,仍旧改变不了他好战分子的本性。
当然,在蜀汉朝堂,如他这样的好战分子,还不在少数。
他话音刚落,射声校尉、尚书向充赶紧附议道:陛下,臣以为,大司马所言甚是有理。咱们取了孙吴荆州十一郡,重创了他们近十万兵马。如此情势下,理当趁势东进,直接打到吴都建邺,覆灭了这反复无常的吴贼。
这向充是向宠的亲弟弟,那向宠深得诸葛武侯器重,曾在《出师表》中为刘禅专门推举。
可惜向宠已于二十年前在平定南中蛮夷之乱时阵亡,他这弟弟向充,也颇为干才。
诸葛武侯病逝五丈原后,这向充曾经与步兵校尉、掌校秘书习隆一起上书,奏请为诸葛武侯立庙。
他与习隆,都可以说是诸葛武侯的铁杆儿追随者。
诸葛武侯逝世,他们自然又追随继承了诸葛武侯遗志的姜维。
姜维是个好战分子,他二人自然也不甘于后。
只可惜,汉中一战后,姜维随刘善返京,他们这些好战分子,也随之一同回了成都。
现在,向充话落,习隆也立即出列,恭敬道:陛下,臣附议。孙吴不灭,若等他们缓过劲来,还会集结兵马前来荆州滋事。
习隆说完,殿中末位,又有一名年纪不过三十余岁的臣子出列,沉声禀道:陛下,大司马和两位校尉所言,甚是有理。此外,微臣还有一个隐忧,不知当讲不当讲?
刘善闻言,顺目望去,只见那臣子身着低阶朝服,埋着脑袋,根本看不到面目。
如此,刘善自不知道这人到底是哪个。
但不管他到底是谁,刘善向来是量才适用,不偏不倚。
闻言,笑着道:孤今日开朝议事,诸卿皆可畅所欲言,樊卿有话,但说无妨。
那臣子听到刘善如此说,清了清嗓子,才道:现今咱们先败曹魏二十五万大军,重夺汉中;再创孙吴十万水陆兵马,尽取荆州十一郡。可以说,这两次战役,均让两国遭受重创。当今形势,再不是魏强而吴汉弱,而是汉强而魏吴弱。
说到这里,那臣子终于抬头,拿目四下扫了扫。
却见群臣,无不点头,显然对他所言,也深以为理。
见无人反对,那臣子续道:三国鼎立,关系本就微妙,咱们现在两面竖敌,树大招风,恐怕那孙吴与曹魏,极有可能会联手对付我大汉。臣以为,与其等到魏吴联手,不若现在直接覆灭孙吴,以绝后患!
三国自立国以来,两面三刀的孙吴一会儿联蜀,一会儿携魏,早有先例。
而今形势,孙吴不去联合曹魏自保,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刘善听到这名臣子的这一番分析,不由暗自点头。
比起姜维和向充、习隆这几个只知道打打打的好战分子,说话这文臣,见识的确更为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