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老太君也没有答案,刘善又将帛书递到身旁的刘谌,道:谌儿,你看看。
现在,刘善已有心要磨砺刘谌,为将来接班做着准备。
所以,很多机密要事,也开始让他来参与,并给他充足的建言献策的机会。
刘谌接过布帛,仔细看了会儿,脸上表情也如刘善一般,变幻不定。
等他看完,刘善才问道:谌儿,对此,你可有什么看法?
刘谌重重呼吸了下,看看刘善,再移目看看老太君和麋威、麋照父子,见几人的目光的都凝聚在自己的身上,犹豫道:父皇,若这麋家叔叔真有此意,恐怕将是咱们统一孙吴最直接有效的法子啊。
刘善点点头,道:这个,孤自然也知道,但现在的问题是,麋玥在信中所述,到底是真是假?
刘谌沉吟了下,回道:此去建邺,相隔千里万里,咱们的确不能确信麋玥的真假。但父皇不妨设想一下,若是麋玥叔叔在信中做假,诱咱们前去攻打建邺,其目的何在?这千里万里的,咱们肯定只会派支万余人的奇兵前去,绝无大兵压境的可能啊。难道,他们如此做局,只为了覆灭我们区区万人么?
原来,麋玥在信中所述,其父麋芳当年叛蜀归吴后,并不受孙吴君臣待见。
不仅孙权话里话外有嫌他折节辱行,而且当时朝臣,也对他叛主求活之举颇为不屑。
如孙吴狂士虞翻,曾经搭船出行,和麋芳相遇。
麋芳船上人多,计划让虞翻避让,麋芳船上仪仗队的前锋说:给将军让路!
虞翻高声骂道:丧失了忠信,拿什么服侍君主?献出人家两座城,还称将军,行吗?
麋芳当时便被羞得面红耳赤。
长此以往,麋芳逐渐郁郁寡欢,少问朝事,少外出交游。
自己作为麋氏后人,麋芳在东吴娶妻生的幼子,亲眼看到父亲麋芳被如此这般反复羞辱。
待他长到十一岁时,麋芳终于郁郁而终。
临终之际,特意嘱托他,若有机会,还是逃回蜀汉吧,那里,才是麋氏的根。
麋玥那时还小,只将麋芳这话牢记心头。
待年纪稍长,渐通文武,毕竟是功臣之后,因而也被举荐入朝。
现如今,年纪刚满二十,已任着中军校尉,负责京城建邺东门防戍。
因为蜀中麋府世代经商,现在又有刘善的支持,作为打理大商堂的职业经理人,已将经商渠道延展到了建邺,自然瞒不过任着要职的麋玥。
于是,他主动与麋府在建邺的据点联系上,才有这封密信传回蜀中。
信中内容,除了细述麋芳与自己在孙吴的遭遇之外,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却是隐隐提到,若是有朝一日,蜀汉兵马打到建邺,他可为其赚开建邺东门,迎军而入。
以此,弥补其父麋芳当年犯下的过错。
这样可影响两国国运的书信,麋威、麋照得到后,也是吓了一大跳,哪敢有半点声张,立即呈给了老太君。
老太君即便历经世事,在这样的书信面前,又哪能拿得了主意?
因而这才第一时间进宫,求见刘善。
而他们也没料到,就在他们拿着信进宫的时候,孙吴的鲁王孙俊,经过一番口舌之争后,终于得了刘善的恩准,急急准备东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