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善见姜维听完,便迫不及待地要开始动手,不由淡淡一笑,抬手止住了他,缓缓道:姜卿,莫急,孤话还没说完哩。
姜维闻言,刚刚抬起的屁股,又只能重新放回太师椅上,一脸好气地望着刘善,等他示下。
刘善见他坐好,这才续道:姜卿,这沤肥之法,其实还有两类,一曰凼肥,二曰草塘泥。
凼肥?草塘泥?
本以为已经学满灌的姜维听到刘善说出这句,终于又是一脸懵了。
刘善笑着道:凼肥就是拿人和畜的粪便和杂草树叶之类的组成的,草塘泥是使用人畜粪便与河塘泥组成的。凼肥可随时积制,但草塘泥唯有在冬春时节积制,效果才最好。
姜维闻言,不由奇道:哦,这是为何?
刘善想给他细细解释,但一想到这里面涉及的许多化学知识,即便自己讲了,他也绝对听不明白。
只得笑着道:这些,都是化学决定的,孤说了,你也未必能够明白。
姜维本就懵逼,这时又听到个新名词,忍不住脱口问道:敢问陛下,这化学是何方神圣啊?若臣以后遇着了,也该当向他讨教这些知识哩。
姜维只当化学是某个牛逼人物,闻言,满眼都是神往。
能够为陛下献出沤肥之法的人物,定然不会简单。
刘善听到姜维此说,一时有些苦笑不得,不愿和他就化学这事掰扯,随口敷衍道:待以后孤遇着了化学,便为姜卿引见一二吧。
说完,刘善立即换过话题,道:现在时至隆冬,天寒地冻,正是制作草塘泥的好时候。反正孤今儿到了你这里,便到你姜家田地里,教你们如何沤肥吧。
姜维闻言,神色一震,立马让姜馗去通知姜府上下众人,个个扛起锄头农具,随着坐于马车中的刘善与姜维,径往城外行去。
姜家府邸在城里,他们的田产,却是远在城外。
现在时至隆冬,年关将至,田地自然没法耕作,姜府众人,自然不用出城干农活。
与黄二家一样,姜维府上这些农具,也全是木制的,没一件铁器。
看来,姜维为了北伐,已经倾尽家财了。
众人踏着积雪,出城行了半个时辰,终于来到一处山脚。
姜维指着面前那一片田土,对刘善道:陛下,臣家的田地到了。
刘善举目一看,发现眼前田土,高低不平,零零碎碎,拢共也不过十余亩,显然是劣等田。
此刻大雪未化,也看不到田里有些什么。
见此,刘善有些不确信地道:姜卿,你姜家田地,便只有这里吗?
姜维不好意思地挠挠头,道:不敢欺瞒陛下,臣只有这十七亩薄田哩。
刘善闻言,心头又是一酸。
他早从秦仲那里知道,姜维为官多年,身居高位,却不置田产。
及至后来连年北伐,为支援军队粮草补给,更是将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家财变卖。
甚至,将朝廷赏赐的百亩良田卖的卖,换的换。
最终,堂堂大将军府上,除了家徒四壁外,只余下了十几亩产量不高的劣等田,勉强维持着姜府上下的口粮。
并且,为了节约府上开销,姜府并没有雇用佃户。
耕田犁地,都是府内众人齐上阵。
想到如此种种,看着眼前这十几亩薄田,刘善对姜维,除了感动,还有些许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