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薇晗又考验了跟着汪顺学习做面条和卤子的小友和跟着刘远学习做盖浇饭的小智的厨艺如何。
确定没有任何差错,七月二十,双晗食馆和双晗盖浇饭又隆重开张了。
由于涠洲才刚刚发展,对于贵一点的吃食,客人并不是特别的多,开张情况都没有比过青平县。
董薇晗也不馁,等到涠洲发展起来,大家生水平上来,生意自然会越来越好。
陆氏照旧支持,午饭吃的就是食馆的拌面和盖浇饭。
面条重新过一遍冷水,拌上卤子,吃一口,爽滑凉,味道可口香。
盖浇饭别看只是菜拌饭,却因为味道美味而令人回味无穷。
“薇晗这孩子的厨艺是没得说,做什么吃食都这么合胃口。”陆氏夸赞。
翟炳恒也喜欢吃拌面时的酸口爽利劲儿,“这孩子应该开家酒楼。”
陆氏赞同地点头。
陆莹环听公婆夸赞董薇晗都听腻了。
明明她和丈夫也做的很好,怎么就得不到一句夸。
这时,陆莹环插话道:“董姑娘的厨艺是不错,可接连开了八家和吃食有关的铺子,涠洲的人却就那么多,家里不差钱还过的上来的,顶多选择吃上一两种,过得不好的人家指定不会买,而她的铺子又不面向富贵大户。所谓贪多嚼不烂,倒不如专心弄一家或者两家。”
翟浩正吃着茄丁鸡肉盖浇饭,闻言微蹙了下眉,咽下嘴里的一口饭。
他正要说话,陆氏率先开口说:“莹环,不要只看到眼前,往长远了想想。”
陆莹环抿抿嘴,眼角的余光见丈夫没有帮着自己的意思,她一副受教的模样,“是,我记下了。”
饭后,陆莹环跟着丈夫离开。
陆莹环抱怨道:“夫君,我明明没有说错呀,董姑娘现在这样的确是不赚钱,食铺开着,卖不出还搭东西,那不就是亏嚒,就是我把眼光放长远,也是这么回事啊。”
“吃食买卖,价格相同的情况下,谁都会选择口味好的吃食,何况那些东西还都是稻米,白面,肉,口味选择多。再怎么选也都是董姑娘把钱赚了去。”翟浩解释了句。
陆莹环听了这话,还是挺不服气的。
反正也不是多大的买卖,到了公婆嘴里就像是做了大生意似得。
翟浩偏头扫了一眼陆莹环,从她的面部表情就看出她心里的想法。
他脚步顿住,陆莹环就落他半步远,见他站住,也停下来。
翟浩看着陆莹环,说:“董姑娘的铺子的确不是什么大买卖,可她一个乡下出来的姑娘做到现在这一步,属实了不得。你问问你自己,没有家族的帮衬,让你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你能否做到董姑娘这样。”
说完,翟浩甩袖离开。
陆莹环回头看着丈夫离开的背影,气得拧紧了手里的帕子,“他才爹娘的亲儿子,却时不时听爹娘夸一个乡下丫头,我替他抱不平,他反而还怨我,真是不识好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