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着他们眉开眼笑,可见卖的很不错。
食铺的卫生收拾完,关了门,一起去了后院。
小希说:“薇晗姐,大家伙对饭团都很喜欢。”
赵志把记录人名的簿子交给董薇晗,“今日带过去都卖光了,还有人没买着,我们需要多准备一些。”
董薇晗翻看着记录簿,好家伙,一页十人,少说也有五十页,再加上城里卖的,这半天的收入也有近十两银了。
这时,小牧说:“饭团,晚上这顿也被定出去了有三百份,小希,咱俩还是快去准备吧。”
“对,菜要做,米饭也得蒸上,宽叶海带也要煮一些,咱们得快点准备。”
说着话,小牧和小希出去了。
董薇晗眨巴眨巴眼睛,发酸的胳膊更不舒服了。
不行,她得让小希等人带徒弟出来。
不然他们去城外海边,这边就得她和小林小麦来顶上,长此下去绝对不成。
哎,也不知道樊东什么时候能回来。
他这次过来,人就能多些了。
平川镇,樊东回来就和栓子,斗子,柱子三人说了包工的事情。
他们三人去找泥匠,堆灰匠,樊东则亲自去找沈昌志。
把人都给定好了,石头和木头等提供的商铺就由栓子三人去找。
他们仨自打长时间在外推广吃食,嘴皮子已经练出来,说话一套一套,历经半个月就谈妥合适的进价。
第一包工队在平川镇便创建了。
正好,开春忙完了地,钱广文要准备盖房子。
有董薇晗这层关系在,再加上钱广文一个人预备盖房子所需要的东西也弄不过来,索性就交给了包工队来做。
钱朋和刘氏,因为这件事是非常不高兴的。
因为住房的问题,他们还是住在一个院子里。
就算是分家了,可大儿子家吃顿好的,刘氏厚着脸皮蹭过去。
孝字压下来,董芳兰性子软,还是会舍出一碗来给刘氏。
刘氏为了自己恶婆婆的名声不那么臭,也会去地里帮着大儿子干活。
现在盖新房子,距离就远了。
胳膊肘往外拐的大儿子可不会惦记着他们。
没有他们压着董芳兰,这死丫头也绝对不会主动把好吃食送过来。
本以为大儿子一个人准备盖房子用的东西,真要是动工也得等个几年。
这下好了,直接把盖房子包出去交给别人来做,只要出钱什么都不用操心。
真是膈应人。
钱朋对钱广文说道;“你现在也不在作坊做事了,之前分家给你们的银钱都搭在房子上,就这还拉了饥荒,以后的日子,你们咋过?”
刘氏也说:“你爹说的是啊,这院子里就住的开,做啥把钱让别人赚去?兰妞啊,这数个月咱们一家子和和睦睦,等你生个一儿半女,娘伺候你月子也方便,你说说,新房子盖在大东头,多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