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川镇上的食馆好几家,多一家董记食馆真不是什么大事。
赵氏那毫不掩饰的幸灾乐祸,董薇晗觉着非常可笑。
董薇晗直言道:“食馆开张应该会选择晌午,这样能招揽客人,而这个时间正是我店铺忙的时候,我实在是脱不开身,就在这儿祝三堂姐食馆开门大吉,客似云来。”
“既然薇妞堂妹没时间,那我也不强求,等到薇妞堂妹不忙了,可以过去看看。”
董芳萍跟着赵启辰往外走。
俩人才出了前门,赵启辰就被董三河叫住。
董三河将一个扁的红木盒子递给他。
赵启辰没想到自己送给三叔的礼被退了回来,“三叔,过两天你就要去青州的官学读书,正好住进这宅子。”
“我与其他学子一同吃住,且,这份礼实在贵重,你收回去。”
“三叔,这宅子是我恭贺三叔考中举人的心意,没有收回的道理,你若不住可以卖了。”赵启辰没有接红木盒,“三叔,天色不早了,我与萍儿回了。”
董三河捏着红木盒,他没有追上去。
既然赵启辰不收回,那就换个方式还。
赵启辰和董芳萍坐马车离开不久,赵氏母女也走了。
董薇晗姐妹俩去了董芳娟屋里睡。
一夜眨眼即逝,再睁开眼睛,天已经亮了。
吃过早饭,董薇晗领着妹妹和董泽瑞坐马车离开。
马车还未出村,周氏和罗氏俩人把马车拦住了。
俩人上了车,小蒋继续赶车往前走。
罗氏说:“薇妞,我俩有事和你商量。”
花生吃食交给钱广兴兄弟俩负责,周氏罗氏拿货直接去耳胡同那边,董薇晗已经许久没和周氏罗氏见面了,昨个也只是匆忙扫了两眼,都没时间说说话。
董薇晗问:“什么事?”
罗氏看向周氏,那意思是让周氏开口。
董薇晗的视线又转到周氏身上。
周氏按着和罗氏商量的来,张嘴说道:“薇妞,我们去耳胡同那里拿货,时间一长大家伙也都知道了,从我们手里买还贵些,镇上的人就都去耳胡同找钱家兄弟买。钱家兄弟也是顾及我们这些拿货的,只有一次买五十斤才会和我们拿货一个价,就是这样也没用。
街坊四邻或者亲朋好友凑一波,买了五十斤再去按人头分,从我们手中买花生的客人一天比一天少,就连从平川镇经过的外地人也直接找去耳胡同论五十斤买走,说不准除了路上吃,吃不了就卖掉呢。”
这些事董薇晗没听钱广兴等人说过,乍一听却也不觉得稀奇。
村里住着还能种菜园子,在镇上居住什么东西都要用银钱买。
家家户户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能省则省。
也难怪,董泽凯会去给董芳萍当掌柜。
只是,这事董薇晗也没有办法解决,她微微蹙眉,说道:“周婶,这事你不说我还真不知道,可顾客们去找谁买花生,我也左右不了。
要是不让广兴表哥把花生卖给其他人,那也不成啊,得罪了客人,一传十十传百,对花生买卖有很大影响,这生意迟早会黄摊子。”
罗氏把话茬接过来,“薇妞,你有赚钱的买卖第一时间想着我和周氏,我们俩真要求你只把花生卖给我们,那不是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了。这种没良心的事我和周氏可不会做,我俩找你是想和你说说开口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