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路,到了主路上才能有客车去县城,特别的不方便。
花溪村的村民也很积极,建筑队来的都是技术人员,工人都是穆若安让村长在村里雇来的,一天三十块钱,十二个小时,村里
的男人都抢破头的要来上工,就连有些远的桃花村也有人想要来上工。
而且为了防止有人偷沙子和水泥等建筑材料,村里的人自发的组织了人每天守着那些沙子和水泥,穆若安得到消息后,除了有
些小感动,更多还有些无奈,这些人对新生活太过向往了,有一点点的希望都要紧紧的抓住。
一个月后,这条路修好了,花溪村的人很是珍惜这条路,刚修好的时候,上面用稻草盖上,还每天在上面浇水,这些都是村长
告诉他们的,说是只有这样,这条路才能养的好,用的长久。
这条路修得很是宽敞,花溪村周边的村子也能用上这条路,特别是知道以后花溪村会有去县城的班车后,别提多羡慕了。
而且有了这条路之后,来村里收购家禽和蔬菜的小商小贩也多了起来,不像从前,人家嫌弃路不好,村子又偏,根本就不来花
溪村。
现在村里那些单身的小伙子身价都涨了起来,一听说是花溪村的,媒人都乐意给介绍,如果要是说在农庄里有活干的,那媒人
都能将小伙子的门槛踏平了,不过这些是后话了,如今农庄只有一个养殖区,其他的区域还没建起来呢。
穆若安开着车,将车窗摇下来,看着宽敞的柏油马路,蓝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心情都跟着舒展开阔了起来,道路两旁的人
们正在忙着春耕,大多都是年轻的少妇和男人,以前春耕都是家里的老人带着孩子一起做,因为过了春节之后,年轻人都出门
去南方沿海城市打工去了。
可是自从收到了村长给分的土地的钱之后,大家的日子都好了许多,存折上多少有了些存款,那可是一百二十万,花溪村三十
多户人家,不到二百人,还是按人口平均分摊的,差不多人均六千元,一家要是老少三代五六口人,能拿到三万多元呢。
穆若安一出现在花溪村,立马就被人团团围住了,都在感谢她,这让穆若安有些不知所措,她是那种被人当面夸奖会觉得尴尬
的人。
她将带来的糖果交给一个大一些的小朋友,让她带着大家去一旁分糖果,然后她看向村长,给了村长一个求救的眼神,村长笑
了笑,只说还有事要跟穆若安谈,让大家都散了吧。
不过穆若安是真的有事情要找村长,她想将橘子园和苹果园建起来,需要些工人栽种果树,村长闻言,立马答应下来,只是现
在是春耕期间,可能没有那么多的人来上工。
穆若安倒是不在意,“一共是六亩地,半个月干完就行,树苗我已经买好了,明天就拉过来。”
“行,那我组织好人,明天树苗一道,就开始干活。”村长笑的脸上的褶子都叠在了一起,“对了,咱们这条路还没有名字呢,我
想着这名字还是你来起。”
穆若安想了想,道:“那就叫致富路吧,大家一起用劳动致富。”
村长闻言,拍手叫好,“好,就叫致富路,有意义又朗朗上口。”
其实穆若安也想过,她要不要用自己的名字或者是她和宋辰韦的名字一起命名,可是想了想,还是觉得叫致富路更为贴切,这
也是她修建这条路的初衷。
穆若安去农庄里先是看了看鸡鸭的情况,然后又去葡萄园转了转,葡萄是去年快入冬的时候移栽过来的,冬天就用稻草和树叶
将葡萄的根部保护起来,如今已经开春了,她过来看看有没有受冻的葡萄,好进行补栽。
不过何大明夫妻俩将葡萄照顾的很好,一株也没有受冻,如今都已经发新芽了。
等到苹果园和橘子园都建好后,她打算再雇人打理,毕竟鸡鸭这里也需要人,而且马上就要有新的鸡苗和鸭苗送过来了,何大
明夫妻俩的工作就会忙碌起来,根本不能顾及到果园那边了。
照顾果苗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自然也是需要专人打理的。
穆若安看着还有些空旷的农庄,想着栽种完果树之后,她打算先将主建筑——客栈式酒店盖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