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利青不想打仗。
自从耶律亲王过世后,在特使大人的帮助下,他顺利的成为边境统领,他知道很多人不服,认为他资历浅,威望低,不过没有关系,有三十万大军在手,他无所畏惧。
他很清楚,各部落都想从他身上咬下一块肉,尤其是深宫中的那位太后,边境大军成为待价而沽的筹码,两头拿好处,在这场斗争中成为最大的赢家。
平日里,曲利青仗着兵强马壮,听调不听宣,那是他看得出来,辽国内部混乱,斗争激烈,他们比谁都渴望和平的外界环境。
然而,皇宫内却突然下达了进攻的命令,前后抵达了两个钦差,分别代表了皇帝陛下与太后共同的意志,在出兵的问题,两人首次达成一致。
表面上,特使是代表朝廷慰问三军,实际上就是督战队,带着尚方宝剑,只要他敢抗命,对方就敢明目张胆的杀人。
事实上,他们也是这样做的,拿着鸡毛掸当令箭,以各种名义,杀了几个士兵,在曲利青看来这是打他的脸。
如果自己连保护弟兄的能力都没有,未免令兄弟们齿冷。
当初,他打出的口号是抱团自保,就是因为亲王走的突然,边兵随时面临拆分的下场,加上亲王跋扈嚣张,军中士卒仇家众多。
可是现在,却被两个钦差骑在头上拉屎,作为统领却无能为力,这让曲利青很痛苦。
特使显然也清楚眼下的局势特殊,天水郡方面出了问题,朝廷在关键时刻断了他们的粮草,牢牢捏住了他的七寸。
以他们现存的粮草,即便杀回本部,时间上也来不及,更何况帝都的禁卫军也不是吃素的,那里会怕这群饥肠辘辘的士兵。
原本战略缓冲的辽阔地域,却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反叛不行,进攻也是两败俱伤的局面,最重要的是,一旦那样做了他就再也没有回旋的余地了,与天水郡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友谊将一朝散尽。
当然,他骨子里也不是一个重视友情的人,只是天水郡的存在对他意义重大,除了贸易,他还有其他的想法。
一年前,他在汴京听时特使就说过,让他继承亲王遗志,一统天下,自立为王。
对于一统天下,他没有兴趣,但是有生之年当皇帝的兴趣非常浓厚,每每想起,就百爪挠心,不能自已。
可是边境贫瘠,粮草补给全部都要依靠朝廷,而且土地也不肥沃,人口稀少,这些兄弟总有老去的一天,他的王国如无根之木,注定难以长久。
与天水郡的合作,就显得尤其重要了,一方面他的义弟是世子,另一方面他也需要大宋的支持。
敌人的敌人就是盟友。
可计划还来不及实施,却出现了巨大的变故,打乱了他的全部计划,在生存上面临巨大挑战。
曲利青双眼布满血丝,表情痛苦,他已经无计可施了。
眼看着粮草一天天耗尽,他知道再不出手,军队就要哗变了。
风雨飘摇夜,吾是落难人呐!曲利青在心中默默念着宋人的诗词,感觉与自己的心境格外契合。
就在此时,大帐之外,传来一个声音,道:统领,军营外有个宋人求见,他自称是您的义弟。
曲利青的眼睛缓缓地眯起,义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