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诓骗行走多年,少说多听,是卫布善总结出的一条准则。
一定要多听各种消息,分析利弊,一条不起眼的消息可能就是玄机。各人话虽不多,然而积少成多,大合胜的这个变化,还是在北街形成了小小的漩涡。
从卫布善身边路过的一辆马车上,就有几道目光上下打量了他一番。
…………
坐在正中的是一个三四十岁模样的中年人,倚在车窗旁,身子在车上盘腿坐着,两轮板车非常颠簸,这人也并没有什么不舒坦的模样,两眼扫视人时,显的格外有神。
打量了卫布善一番后,这个中年人点点头,说着还算是个正正的少年郎。”
车上还有两人,穿着比说话的中年人华贵的多,但脸上的表情非常恭谨,听着中年人的话,有个人答说主说的是,听说这小子叫卫布善,是大当合胜新来的东主,每日在店里看着生意,不焦不燥的。老张几个老油头,竟似把这东主晾在那里。”
另一人说说他们是想自己单干,我那远房侄儿金二福最起劲。”
“没有用。”被称为东主的这位中年人揉了揉脸,说合胜要完了。”
…………
另外两人面面相觑。
大合胜近来生意不好,不过大同寨在内的各家生意均不好做,反而是那些小店要好些。
整个北国,大同寨有六处大寨,立陵城一处,苏州城一处,京都有一处,德新县有一处,十里城也有两处。
———从立陵城到十里城,绵延数千里的大道上均开设大型马市,立陵城就是其中一处。
近年来天时一年比一年不好,粮价猛涨,这里头当然还有人暗控,不仅是天气的事。
眼前这位东主就是其中一个,家中的商号生意均直线下跌,更多的利益被各路豪强垄断,反而是那些有资格互市的小店好过一些。而大道漫长,真正能挣大钱的其实是海运………
…………
每日都有人到大同寨买粮食,大同寨的粮又是从各地买运来的,这些买粮的难道又运回去?当然是海运出去,这一层大多商户心里都明白,只是无人说明。
至于海运铁锅一类的铁器,那才是巨利,只是出海商船管的严,寻常人不敢做这样的生意。
———眼前这东主就是张逸云,立陵城赫赫有名的大商家之一。
(张逸云一家祖上两代常驻于京都,和张元宝的太爷不曾相识。)
…………
张家每年储备的粮食过百万石,可以说立陵城和十里城两地掌握的粮食加在一起,也未必有他多,粮价上浮或下调,都在张逸云的方寸之间。
当然也不是张家一家独吞,和另外几家一联手,那就是几百万石的规模,这样的商号东主,跺跺脚整个立陵城都要抖上三抖。
…………
既然张东主说大合胜要完,另外两人也不多问,东主说完就必定完了。
…………
“东主,”其中一人请示说日快天黑了,是不是在立陵城这里歇下?”
“不。”张逸云说西岭村去,我在那里还要见人。”
“是,东主。”
两人都是毕恭毕敬,虽然他们是地位很高的掌柜,但在张逸云面前,永远都没有人敢驳反一个字。
而这位东主,从京都到苏州城,再又一路到立陵城,巡行了张家十几个分号,旁人早就累的不想动弹,他却没有一点疲惫和休息的打算,这种精力和自制力,当然也远非普通人能比。
…………
马车又是继续向前,天色暗下来,四下无人说话,车夫在打马赶路,距离西岭村还有十一二里,车马两边燃起了火把,车夫还是希望能早点赶到地方。
说“远房侄儿”金二福的那位叫金门达,金二福之所以想顶下商号自己做,最要紧的原因就是他能找到金门达,攀上张家的路子,买到便宜些的粮食,这样他们的新商号就可以有利润可图,不像大合胜一直在赔钱。
…………
至于金门达这头,不过是将利润稍让一小些,张家原本就有不少关系户,金门达是大掌柜,这一点小事还当得了家。
金二福可能还有别的想法。金门达也没多问,不过现在想来,既然张东主说大合胜完了,金二福再能耐,也蹦跶不了几天了。
…………
“可惜喽………”
车身一震,金门达在车上颠了一下,趁机低低发声慨然,也不知道是说刚刚看到的卫布善,还是自己那个壮志凌云的远房侄儿。
…………
卫布善一路和人打着招呼,脸上挂着少许的笑容。只是他一辈子精明,只顾着骗人骗钱,举手投足那种感觉怎么遮掩也是带了点出来,这也使得不少人对他印像深刻,觉得大合胜这小东主气度不凡。
…………
等走出北街,转入西巷,两旁的人家有不少在路旁挂着灯笼,天色虽黑,路上倒还明亮。
脚下也是铺设的青石板,走起来很舒坦,只是路边有些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