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4章 陷阵之志

抽取完成,年代:唐,姓名:尉迟恭,携带物品:水磨竹节钢鞭,代入身份:虎牢关守军。

尉迟恭?我靠,赚大了!

作为一个现代人,尉迟恭的名字李儒自然是知道,想来就算历史知识为零的人,也不会不知道尉迟恭,毕竟作为门神,每年春节都要见一次的。

李儒只是想先抽一个武将能缓解一下董卓军中缺乏人才的现状,没成想竟然运气爆棚抽到了门神尉迟恭。

李儒现在全靠着李存孝的护卫,现在又多了一个尉迟恭,李儒不禁想到如果再过一阵子抽到了秦琼秦叔宝,到那时一左一右两个门神,自己和那唐代宗李世民又有何异。

想到这里,李儒不禁手舞足蹈起来,手上杯中茶都溅了出来,不过此时已经是午夜,李儒也不好去军营中寻找尉迟恭的身影,便俯身在书桌上睡去了。

第二天李儒醒来的时候,天色还未转亮,昨夜在书桌上伏案而眠的场景让李儒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学生时代,看来这三国的书桌和21世纪的书桌也并无差别,睡久了手都会麻。

李儒看到床上的樊梨花还未醒,便也不打搅,出门吩咐下人备些饭食送进去后,便自己叫上李存孝往虎牢关的大营去了。

此刻守营的将军正是高顺,见到李儒前来,高顺赶忙上前迎接,经过虎牢关一役,高顺心中对李儒的钦佩已经掩藏不住,眼神之中都满是崇敬之情。

高顺向李儒施了一个礼:昨夜我亲自驻营训防,并无敌情,不知先生前来,所为何事。

李儒也不掩藏,问道高顺:高将军不必多礼,有高将军固守关防,我等自然是高枕无忧,此番前来也不是了训示守备,而是为了找一个人。

找人?能劳李先生大驾,亲自前来寻找,不知是何等人?

听闻虎牢关守军中有一人名叫尉迟恭,不知高将军可有印象?

高顺不愧能在英雄辈出的三国乱世谋得一席之地,除了作风清白,作战骁勇之外,带兵方面也是挑不出任何毛病,他来到虎牢关的时间比李儒还短,但守关军士却已经认全了。

尉迟恭?莫不是一个黑脸大汉,生得七尺有余,虎体熊腰,使两根钢鞭?

李儒听着高顺的描述,和他在年画中看到的形象无出其二,不由得大喜:正是此人,不知如今在何处,高将军快快引我前往。

尉迟恭此刻正在军营里中酣睡,昨夜他巡关到深夜,大约天色将亮时候才回到自己的营帐中。

高顺与李儒前往时,尉迟恭正在自己的铺位上鼾声如雷,高顺脸上挂不住,便要去叫尉迟恭起身拜见李儒。

李儒将手一摆,说道:无妨,我刚到虎牢关时便曾听闻关内有一壮士名叫尉迟恭,今日一见,果然勇武非常,连这鼾声都比旁人要响。

高顺和李存孝听完李儒的话纷纷笑了起来,不想,两人爽朗的笑声却吵醒了熟睡中的尉迟恭。

尉迟恭翻身起床,一边叫嚷道:是谁发笑,吵醒了俺?

高顺说到:敬德,是洛阳来的李大人听闻你作战勇武,特来见你。

尉迟恭听说是李儒前来,赶忙下床,俯身便拜,先前在虎牢关前的大捷,尉迟恭便听闻了李儒的名声,知道能大败袁绍联军全是李儒一手规划的,心中早已对李儒钦佩万分。

李儒将尉迟恭扶起来,脸上带着笑说道:尉迟壮士不必多礼,早就听闻你武艺过人,适才扶你起身,顿感两只臂膀孔武有力,儒想将壮士收在身边,同归洛阳,不知意下如何啊?

尉迟恭听到李儒的话,顿时愣住了,自己昨天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兵卒,因家乡饥荒才带了随身的两杆钢鞭只身投军,为的只是一口饱饭,可今日竟然得了李儒的赏识。

高顺轻轻踢了尉迟恭一脚:李大人有意栽培你,还不快拜谢李大人。

尉迟恭连连扣头:李大人能看得起俺,俺自然是愿意!

李儒又将尉迟恭扶起来:儒见尉迟壮士身上铠甲已在厮杀中残破,劳烦高将军请人来为尉迟壮士重铸一副铠甲,一定要舍得花钱,待到入京为将时,也可继续穿戴。

尉迟恭听到李儒不但要带他去洛阳,还要让他当将军,心中热血澎湃,不禁热泪盈眶。

像他这样的人,从不惧怕战场厮杀,怕的便是空有一身本领无人赏识,如今得到李儒这位伯乐,尉迟恭不免激动了起来,便是将自己的性命交予李儒,又有何不可。

此时系统的声音响起:获得尉迟恭好感奖励积分点10点,当前积分点共30点。

李儒将尉迟恭收服后,便遣人带着尉迟恭铸造盔甲去了,自己则是与高顺来到了高顺的营帐中,因为李儒还有另一件重要的事情要跟高顺讲。

高将军前日突袭袁术大营,火烧联军粮草,又杀了袁术,此等奇功,待我回到洛阳,必向太师禀告,重赏高将军。

高顺赶忙推脱:高顺不敢贪功,偷袭一事乃是李先生交代的,高顺只是照做,要说功劳,也当是李先生的。

李儒摆手道:高将军战场厮杀,儒只是在营帐中出谋划策,两者的凶险自然是无法比较的,高将军放心,此间的轻重,儒心中自然有一杆秤。

高顺向李儒行了一个礼:那便谢过李先生了。

李儒示意高顺向前,在案几上展开了一块绢布,上面画着的是一个士兵的图样:高将军请看此图。

高顺看到李儒展示的图样,图上画的士兵虽然是董军打扮,但甲胄与装备却从未见过,高顺心中疑惑,便向李儒问道:不知先生此图,却是合意。

李儒微微一笑,将画着图样的绢布交给高顺:高将军即刻差人,依照此图,打造甲胄3000,再请高将军亲自选拔3000军士,皆佩戴这样的盔甲。

高顺此时对李儒心中的想法已经知道了大概,试探性的问道:李先生莫不是想?

李儒也不掩藏:我观西凉军士多为骑兵,机动灵活,但却不擅攻坚,若是在平原上自然是难遇低手,可若是在战阵之中,骑兵的作用就要大打折扣了。

李儒看着高顺,继续说道:此图是我连夜绘制,由将军亲选3000猛士,再配备图上的铠甲战刀,想来若是遇到敌军固守,此3000人必为奇兵。

高顺心中对李儒的敬佩更甚,原本以为此人只是计策出神,没曾想竟也知晓军事,重装步兵,纵使高顺也不禁拍案叫绝,这支部队唤作何名号,不知先生心中可有打算?

李儒端起茶盏,一饮而尽,说到:陷阵营。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