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因为要成立赈灾司的原因,让这次的赈灾之权落入同知许礼与县令王福的人手中,那么就是后果不堪设想了。
谁知以他们的人品?在确定商号,与商号方合作购买赈灾物资时,会不会动手脚与狼狈为奸而一起贪墨这些赈灾钱粮。
又或者是会购买一些劣质的赈灾物资而让百姓们受到大的损失,毕竟对于他们之前的人品,叶权实在是不放心。
可是叶权此时又能怎么办?他不过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丞,在这吉水县内都不是最高长官,更不要说放到府衙了,根本没有几人把他当一回事。
可是此时叶权却又不甘心这次的赈灾之权落入许同知他们手中。
当下叶权心中不由急切了起来,我该怎么办?怎么办?如何才能将这次的赈灾之权纳入我手中?为县内百姓顺利的赈灾。
可是任凭叶权想遍了脑海中的计策,包括什么《三十六计》、《孙子兵法》等,叶权此时也想不到一个妥善的法子可以很好地解决眼前的事情。
而就在叶权心中急躁地想着时,县令王福此时抬眼看向叶权,见到叶权脸色如此难看,他心下不由泛起一丝快意的感觉。
而后他朝着叶权道:“叶县丞,这份赈灾公文你可是看完了,如果看完了,明白了,我们就开始县议吧。”
县令王福说着,不由盯着叶权。
而叶权被此时县令王福的声音惊得回过神来,便忙道:“县令大人,下官看明白了。”
说着,叶权就拿着那份公文细则离坐,走到县令王福的身边,将那份公文细则递给县令王福,就再回到自己的坐椅处。
而这期间,丁典史等县衙官员一直看着叶权,眼中都有着冷意。
叶权虽然都感觉到,但他却并没有表现出来,他只是安静地坐在那张太师椅中,但心中却依旧在不停想着,如何才能解决眼下的困局?
而此时县令王福看了看在场的县衙官员与叶权一眼,而后说道:
“各位,关于府衙送来的赈灾公文细则上的内容你们现在都明白了,而现在县内的百姓缺衣少粮,可谓是救灾如救火。”
“所以我们要尽快地确定与贯彻好府衙送来的这份公文细则中的策略,好来赈济县内灾民们。”
“首先这份细则公文提到,这次的赈灾钱粮分为数个阶段发放,叶县丞有权随意调用只是第一阶段的一万两白银和五千石粮食。”
“如果要动用另几个阶段的,必需要经过我们县衙所有官员的县议,要我们半数县衙官员以上同意才行。”
“而且还提到要成立赈灾司,由司长全权统领赈灾事宜,而且为了便与赈灾司工作的施展,府衙还会从府衙与我们县衙中抽调出六人来辅佐赈灾司司长完成赈灾事宜。”
“而由于近些年来,我大明朝有不少地方官员借赈灾契机贪墨赈灾钱粮,让百姓们受到大的损失。”
“所以府衙同知大人他们为了很好地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公文细则中还规定。”
“赈灾司的赈灾事宜不能由司长独裁决定,他们的每一项决议都要通过赈灾司中所有成员半数以上同意才能执行……”
此时县令王福大声地解说着这份赈灾公文细则中的内容,目的就是让叶权与在场的县衙官员都听得明白。
叶权虽然有能力自承宣布政使司衙门求拨来这么多的赈灾钱粮,却没有权力调用全部的赈灾钱粮赈济百姓。
除非叶权出任赈灾司司长,但就算是叶权出任赈灾司司长,他也没有权力决定全部的赈灾事宜。
因为他发布的每项决议都需要通过赈灾司半数成员以上的赞同才行,也就是说他叶权,无论怎么办?也休想随意地调用这些赈灾钱粮赈济灾民。
这就是一个针对他叶权的一个坑,可偏偏他叶权却还非跳不可。
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无非就是要让叶权明白,他叶权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县丞,不要妄想与一府同知与一县县令为敌,否则定惨不忍赌!
而现场的这些官员都是人精,怎么会不明白县令王福所讲的这份公文中含义?当下他们一个个看向叶权,眼中有着同情之意。
同时他们心下又有一丝快意,一直以来,他们大部份人都极为不忿叶权如此年轻,不过一个毛头小子却高居县丞之位,骑在他们这些在官…场混了几十年的老油条头上拉屎,这太不公平了!
所以他们此时看到府衙许同知与县令王福都在如此处心积虑地针对叶权,他们一个个心里高兴无比。
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