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三十九章翻查季氏往事

即便是改朝换代,宫中还是有一处地方是没办法改变的,这里面存放了过往整个朝代所有的事情,即便是前朝的也不例外。

周君衍和崔若锦两个人入宫除了来面见皇后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找到宫中存放档案的地方,将季明乐他祖上的事情调查清楚,看看是不是因为现在户部尚书的祖上的缘故。

要说记载什么的,这类事情应该是记载的不多,朝中的官员的调动或者说是获罪还是会有记载的,他们可以依据这件事推算一下当初发生的事情的背景,或许能够将当初的真凶给找出来也说不定。

崔若锦可不会觉得季腾远说的那一句给自己祖上的人翻案是真话,不论朝代已经更替了这一件事,即便是没有更替,过去了那么多年就算是想要翻案也是会因为证据不足而被搁置的。

所以后面季腾远要求的为当初的先祖报仇倒是有可能,在怎么说自己的后辈为自己的先祖报仇雪恨也不是不能理解的事情。

王爷,王妃,贵步移贱地是有何事啊!一个看起来是专门管理卷宗的人看见崔若锦和周君衍两个人连忙迎了上来,神色上带着几分讨好的意思。

要不是自己亲眼所见,崔若锦还真的不会轻易的相信宫中还会有这样偏僻的地方,四处都是书籍,而且灰尘厚的可以惊人!

崔若锦拧了拧眉头,伸手遮挡住了自己的口鼻,神色带了几分厌恶的样子说:不过是来找一些卷宗的。

管理这些卷宗的人显然是已经见惯了这些大人物对这里嫌弃的样子,讨好的笑了笑,例行公事的问了一句:那就是不知道王妃是要找什么卷宗的了。

听见这个人对自己询问,周君衍微微思索了一下,插了一句话,是前朝三四年间发生的事情。

如果不是因为这个朝代更改的时候并没有出现什么大的变故,这些卷宗都是保存的十分得完整的话,估计崔若锦和周君衍两个人是没有这么轻易的就能够将东西给找出来的。

大约是在这个位置。管理卷宗的人说着带着崔若锦和周君衍两个人走到了一处书架的面前,这一年的事情比较少,估计是比较好找的。

崔若锦依言看了看自己面前的书架,这书本几乎是跟自己差不多高了还叫事情不多?

似乎是察觉到了崔若锦的意图,管理卷宗的人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这些东西每年都会更新存档,这还算是比较少的,有一些年份的东西是这个的好几倍呢!

不说国家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就就说文武百官升迁或者降职这一类的就是比较多了,更何况还有一些大事要记载。

可以理解。周君衍淡淡的说了一声,伸出自己骨节分明的手将书架上的书看似随意的拿下来了一本,只不过这些书本根本就是无人经管,上面早就是厚厚的灰尘,周君衍这么一拿几乎是一眨眼的时间,灰尘一下子就散落的到处都是的,连周君衍的衣服都没能幸免。

换做是崔若锦可能不觉得有什么事情,可是换做周君衍就不一样了,这些年来养尊处优的周君衍已经不比以前了,洁癖这种东西多多少少还是有一点点的,只不过是说不多而已。

一边的管理档案的人比较有眼色的将周君衍的举动放在了眼里,连忙将周君衍手中的书缓缓的接了过来,小心翼翼的说:王爷,这种事情你只要吩咐一声,要找什么说一声就好了。

崔若锦和周君衍两个人知道自己这个时候如果拒绝别人的话,很容易让人起疑,还不如放手出去,反正他们找的又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

那就麻烦你了。崔若锦从自己的衣袖中掏出来一张面额过百的银票递到了自己面前的人手里,我只要这几年的时候户部尚书变迁的资料就好了。

户部尚书这个位置说重要也没有什么宰相之类的重要,可是说不重要,国家的开支都是掌握在户部尚书的手中,再说了,这个时候的齐王已经和户部尚书闹翻了这件事情几乎是朝野上下无人不晓,这个时候翻找过去的户部尚书,多多少少是有想要找人出来替代的意思了。

在宫中当差的人,那个不是人精,稍微一想就将事情的来龙去脉给想了个清楚明白像是献殷勤一样的从书架上的一个地方拿出来了一本书,嘴中还念念有词的样子。

这本书恐怕就是王爷和王妃两个人想要找的东西了。管理卷宗的人比较上道的用自己的衣袖将书本上的灰尘给擦拭干净了以后这才小心翼翼的递给了崔若锦。

别看书本看起来似乎不是很厚的样子,崔若锦伸手将书本接过来的时候还差点因为书本太重而没有拿稳。

王妃小心一些,这些书本因为放的年代比较久了所以很多的时候都算是比较容易给弄坏的。管理卷宗的人说着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这些书本看起来都是有些年代了的,要是说容易弄坏也不是不可能。

多谢提醒。崔若锦伸手翻开了书本,不出意外的在开篇的几页里找到了户部尚书变更的消息,上面写的以前的户部尚书正巧就事姓季的!

怎么样?周君衍看见崔若锦的眉头皱了起来以为是看见了什么不好的事情连忙走过来看了看书本。

其实当年的事情,他们猜的也是不离十了,只是说比较有点儿不同的就是当时的情况下季氏的人是流放了,怎么会去了海边呢?

崔若锦和周君衍两个人在彼此的眼中看见了一丝狐疑,但是当看见这个户部尚书其实早早地就有和海边的呃生意有所勾结的时候还是微微的楞了一下,在两个人的眼中都看见了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

即便当初的事情并不是自己想想的那样的困难,可是说起来恐怕也是不简单的。

因为当初的户部尚书的被革职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和海边的商船来往的过于密切有跟其他的国家互通有无的嫌疑,并且在户部尚书的家中发现了其他国家的人,这才是捏住了证据随后就开始判刑了。

这件事情恐怕是不简单啊!崔若锦由衷的感叹了一句,看似不经意的将书本卷了起来不在意的放进了自己的衣袖中抄一遍还在挂着狗腿的笑意的人说了一句,这本书我要外借,还快就会还回来的,你记得给我们保守秘密,否则

后面的话崔若锦并没有说完,但是其中威胁的意思稍微想一想就能够体会的到。

奴才定然是守口如瓶,不会多说一个子出去的。管理卷宗的人立刻恭恭敬敬的弯下了头,一副信誓旦旦的样子。

周君衍淡淡的看了看这个人,不在意的从自己的衣袖中掏出来了一张银票递到了这个人的面前,记住无论是谁都不能说!

是是是,奴才知道了。管理卷宗对我人感恩戴德的将银票给接了过去,一副保证不会多说什么的样子。

如果不是什么可靠的人,估计也是不会被派来看守这里的,毕竟是比较重要的场所,别看这书本似乎是没有什人观看的样子,可是正儿八经的要招人如朝中的话,还是要将这人的底细给调查清楚,看看祖上是不是有人在朝中为官过,是不是犯过什么错误之类的。

所以说这些卷宗根本是不能轻易的小瞧的,要是稍微不留神就会出现不可以描绘的后果。

走吧!眼看这个人已经收买好了,看样子是不会将他们前来的事情给透露出去半分了,周君衍拉起了崔若锦的手说道。

此地不宜久留,这个道理崔若锦还是明白的,毕竟是进宫又不是回家,这里面有太多的眼睛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多待一会儿就会被人怀疑的!

想到了这些,崔若锦点了点头,在自己的眼神中出现了一抹坚定,就算是这样的事情是比较难以处理的,这次的事情也要处理好,可能他们觉得十分简单的事情,后面的时候可能会藏了很多的玄机也说不定的。

两个人就这样相携出了宫中,为了避嫌还特意去集市上走了走。

这次崔若锦他们却没有看见上次特意卖木簪的老头子了,不过即便是这样崔若锦还是感叹了一句。

原本当初的时候是我打算学习的,没想到最后的时候竟然是你学了去。崔若锦想起自己生辰的时候收到的周君衍送给自己的那一只木簪,真是想想就有种莫名的感动。

相较于崔若锦的感叹,周君衍显然是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只是大手一揽将崔若锦揽入了自己的怀中,看似不在意的说:你只要喜欢就好了,无论是什么样子的事情我都会为你去做的。

这样的话虽然没有那些山盟海誓动听,克死却不那些山盟海誓要来的实在!

希望我们以后都会这样好好的,风雨共济崔若锦靠在周君衍的怀中淡淡的说了这么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