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五章 娘娘安康

“你刚刚饶了那条畜生一名,我帮你指一条路,就当道谢。”船家从自己的草帽上拔下一根稻草,随手甩了出去。只见稻草在水面上转了几圈,草头的位置指向隔开鸳鸯湖的山林。船夫笑说:“遇事不决,先问观音。”

“观音?”

“这山林中有座观音庙,你解迷的运气就在那里。”

张化安来到了铁匠铺,喊了一声爹,将饭菜放下,也不在乎对方应不应,直接坐在炉子前烧火。盯着摇晃的火苗发呆。

良久,黑汉子停下手中的活儿,扭头问道:“你今天有没有去庙里?”

“没有,吃完早饭就过来了。”张化安昨晚一夜没睡,回来又为姜玉人做早饭,哪里有时间去别的地方?

“去一趟吧,今天是你娘的生辰。你娘这辈子,只你这么一个念想。”说完,黑汉子继续打铁。

“你不去吗?”

张化安并没有得到应答,他又添一把火,走出了屋外。

父亲口中的庙,是山上的那座观音庙,张化安的母亲曾经在寺庙中修行。每年张化安母亲生辰,他都会在寺庙里度过。在张化安的记忆中,父亲从没来过这里,也基本没和母亲见过面,只是日复一日的打铁。

观音庙是一座荒寺,坐落在鸳鸯湖中间相隔的山林中,已经许多年没有人去祭拜,早就断了香火。张化安每年前来的时候,都会打扫灰尘,擦一擦佛像,算是帮母亲做一做善事。

山林中,有一条小路直通观音庙,因为常年没人走动,已经被杂草覆盖,张化安对这里轻车熟路,没多久就来到一个矮小的房子前。房子上的一些瓦块已经掉落,微风吹动树叶哗哗作响,此情此景,竟有一种说不出的凄凉。

张化安先拿了扫帚理清了前门的树叶,然后打开门,发现地上有一些脚印。这座小山平日里少有人来,只有住在山下的龙婆婆会偶尔上山采药,她也从没进过观音庙。思来想去,只有走山路进柳家村的冯氏兄妹两个可能来过了。

观音庙中只有一座观音像,一张桌子上摆着香炉,桌下一个上了年头的蒲团。张化安打扫起来起来轻车熟路,没多久就让泥铸的菩萨干净许多。他坐下来,长叹一声,闭眼打坐。

过了不一会儿,寺庙外传来了脚步声。张化安回头看去,昨晚救自己的那个女道士姜玉人,不知为何来到这里,她的声音在空旷的房间里响起:“你信佛?”

“不信,我只是信我娘。”

“你娘?”

“我娘,曾经是这座庙里的和尚。”

姜玉人没有过分深究,见地面干净,盘膝而坐说:“我刚刚找到了冯露露的灵魂,虽然她的情绪有些低落,但是帮其还魂不难。难的是,怎么找到昨晚害你的河妖。”

“我能帮的都帮到你了。”

“还不够,”姜玉人眨着大眼睛盯住张化安:“我需要你的帮助。”

张化安不说话,面向菩萨低头,似乎在思考要不要继续帮忙。突然,一阵阴风吹开了观音庙里的窗户,张化安起身想去关上,姜玉人突然问:“你有没有觉得这寺庙中有些冷?”

“太阳落山后,天凉不奇怪。”张化安何时何地都觉得冷,所以对温度变化没有感觉。

姜玉人有些不舒服的紧了紧衣服,她自幼修行,即便是寒冬腊月,这身衣服也不觉得少,怎么唯独这里会觉得冷呢?她抬头看向佛像,发现这泥塑的观音通身的色彩已经被岁月抹去,只有手上托着的玉净瓶栩栩如生。姜玉人皱着眉头站起身,爬上佛像想要一探究竟。

张化安见她此行为有些生气,良久才憋出一句话:“你还真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性子。”

“这玉净瓶有蹊跷,”姜玉人一脚踩着观音的手臂,探头往玉净瓶里看,只见里面装着半瓶雨水,清澈见底。她又抬头看向屋顶:“你这里的屋顶密封,怎么会有雨水漏进来?”

“也许是露水?”张化安说道:“况且此地是佛庙,偶尔菩萨显灵应该也正常。”

姜玉人掏出一道黄符,挥手点燃,照亮玉净瓶中的水。水面上倒映出的不是她自己,而是一个从没见过的女子。

莫非真是菩萨显灵?姜玉人心中感谢了一下这庙中神灵,问张化安:“柳家村里可有身穿红衣,扎着两个马尾辫的小女孩儿?”

符合这个特征的,的确有一个,但张化安没有急于回答,问:“如果这是你们家的道场,你会毫不顾忌的爬上神像吗?”

“可能会考虑一下。”姜玉人如实回答。

“哼,不知礼法,只在意自己。”张化安不屑一顾,他指了指门外:“原路返回,山脚下那一家,就是红衣女孩儿的家。”

姜玉人被说得一愣,还从来没人和她说这么重的话。察觉到张化安确实生气,姜玉人轻轻的从佛像上下来,顺手打扫了上面的脚印,告罪一声,直接出了门。

张化安一直在观音庙中呆到了天黑,他本想吹灭蜡烛离开,无意间瞥到了观音手中的玉净瓶,突然有点好奇那玉净瓶里有没有水。

张化安向菩萨拜了拜,也爬上观音手臂,借着蜡烛的微光向瓶中看去。里面的水清澈见底,趁着微弱的烛光,倒映出一个张化安从来没见过的人,那人道童打扮,年龄不过十岁上下,嘴角上扬,在黑夜中显得格外诡异。

张化安的心底有些打怵,他刚想走,玉净瓶中的人说话了:“娘娘安康,勿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