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55、第55章 太子妃

景祐十八年九月二十八。

是日秋高气爽,风和日丽,天朗气清,万里无云。位于城东崇义坊内的沈府今日也是正门洞开。只见那正堂之上奉有香案,沈太师着一身绯红朝服,正领着府中众人跪迎圣旨。

巳时一刻,传旨官到,沈府众人正襟下跪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兹有文华殿大学士、光禄大夫、太师沈伦之女沈妩,温慧秉心,淑和端婉,克娴内则,秀毓名门,朕与皇后躬闻之甚悦……特赐婚皇太子珩为太子侧妃,钦此!”

沈太师:???

沈妩:……

沈娆:!!!

等宣旨太监传完旨后,殊不知那台阶下的沈太师的脸色早已变了又变。当沈伦听到前面那些赞颂之词时,他还在心中暗自窃喜。该来的总会来,太子妃之位终究不还是花落他们沈家?

可是他没有想到,这圣旨上面写的竟然是赐婚妩儿为太子侧妃。太子侧妃……呵,一字之差,差之千里。

宫里的贵人的确很多,但在整个大周除陛下是真龙天子外,另外只有皇后,太子和太子妃三人才可称之为殿下。

皇太子乃是未来的帝王,太子妃便是将来的皇后,而太子侧妃又算得了什么?说到底,只是一个贵妾罢了。

此时沈伦心中虽在暗骂不已,但表面上仍旧一副感天动地的模样。很快他便领着众人接旨道,“臣沈伦(臣女沈妩)接旨。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随后沈太师便示意王管事向那传旨公公递上了一份厚礼,老太监掂量了一下手中的荷包又立马说道,“咱家真是恭喜沈大人了,鲤跃龙门,一飞冲天。这往后还要贵人主子在宫里多多关照。”

“呵呵呵……”沈太师听着这话颇觉得有些嘲讽的意味,可他仍旧端着那惯常的笑脸。

接着他便向来人打听到太子正妃的人选。先不说自己身为天子之师,当代鸿儒,女儿又是京中才女,温良贤淑,就是单凭他们吴兴沈氏簪缨世家的名号,原本为她择一个高门快婿那是绝对的绰绰有余。

如此,他便要看看到底是谁还能越过他们沈家去?

“哦,一刻钟前符公公已经去李府传旨了。”那太监见活儿已经干完了,便准备回宫复旨。

沈伦一听又是一惊。李府……难道是李勘之女?

这下他才恍然大悟过来,原来沈氏的门第并不重要,女儿是否有才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皇上是怎么考虑的。

他又想到自己早年为景祐帝讲的制衡一说。这就好像天平的两端,为了保持水平只需在两边放上等量的砝码便好。而先放轻的,还是先放重的又有什么关系?下棋之人根本不会在意棋子是怎么想的,只要最终能赢就行。

在宫中的一行人走后,沈太师便开始沉声叮嘱长女道,“吾儿长大了,父亲也留不住你了。既已许配东宫便安心备嫁,今后尔需德修内帷,诞育皇嗣……”

沈太师说着说着便沉默了。也是,皇上是什么人?天家的心思从来都容不得任何人揣测。虽然之前上元节有御赐之物,圣上又经常与他玩笑说要做儿女亲家,但天家始终棋高一招。

李勘为人圆滑,世故奉承,在朝中是个妥妥的两面派。他出身寒门,早年依靠两榜进士之身娶得凌国公的独女,之后便一路高升。

此人的政绩虽然不怎么样,但左右逢源的功力可谓上上乘。虽然这些年自己与革新一派斗得是你死我活,可人家依旧稳坐尚书之位。

想来陛下选他的女儿也是有所考量,朝廷上两党相争,太子妃定了谁家,谁在朝中未来十年的走向便可预知。何况皇上最近十分倚重顾氏,若是选择了守旧一派的贵女,那势必会引起新党的不满,如此便恰好平衡了朝堂势力。

只是他还有一点想不通,皇后的母家魏氏为何此次没有参选?照理说……

“爹爹,这也太欺负人了。长姐聪慧貌美,端庄贤淑,哪里做不了太子正妃?那个李嬿我也见过几回,她怎么比得上阿姐!”沈娆见姐姐一脸似喜非喜,似愁非愁的模样,便直接开口替她鸣不平道。

“放肆!天家金口玉言下的圣旨,岂容尔等在此置喙?你若还不晓得慎言二字,那便给我回去闭门思过,最好等你姐姐嫁了再出来。”沈太师听小女儿这么说,立刻就喝斥道。

圣旨一出想来朝中上下,京城内外已是议论纷纷。在这风口浪尖的时候,倘若隔墙有耳,有人过度揣测又去回禀了圣上,那他们可就丢了夫人又折兵。

沈娆经父亲这么一骂也闭上了嘴。本来就是……古话说的好,宁为穷人妻,不为富人妾。既然是天家赐婚,他们自然不敢违抗。

可是她真替长姐觉得心有不甘,本来姐姐要是不喜欢那什么太子也就罢了,得过且过,啥都不想。但她知道长姐也是钟情太子的。试想一下,哪个女人愿意将心爱的男人分出去一半?特别是自己还要被迫去当一个第三者,还是一个被人踩在脚下的第三者。

这时只听沈妩答道,“还请父亲大人放心,女儿都明白。”

“小妹也别替我担忧。长姐不在,以后你要替我照顾好父亲和家里人。”

沈妩现下好像认命了一般。既然事情已经尘埃落定,她又不能改变什么,那还不如顺从。这是她自己选的路,也是她的命运。

沈娆其实还想同姐姐多说两句,但是看见边上父亲一脸毫无表情之色,她立马就止住了。算了,当事人都这么说,她瞎操心个什么劲。只求自己以后不要也接到什么破圣旨就好。

--

万岁殿。

景祐帝此时正搂着怀里的新宠,一边听着曲儿,一边吃着葡萄,真是好不惬意。

“诏书都送去了?”他看着殿内跪着的两个内侍道。

“嗯……李勘那家伙就不说了,朕倒是想知道太师接旨时是个什么表情?”

那位传旨的赵公公并不像符安一样懂得皇上的心思,他又收了沈府的谢银,于是自然在御前描述得那一家子是感恩戴德,叩谢圣恩。

可景祐帝听到来人说沈太师十分感激涕零时,只在心中感叹了一句老奸巨猾。

他对自己的这波骚操作也是佩服得不行。其实皇后原先与他说的人选是打算册立魏氏为太子妃,李氏为侧妃。可皇后的心思他会不懂?宫中岂能再出一个昭敬太后?

他们魏家做了一朝外戚也就足够了,竟然还贪得无厌妄想亲上加亲。哼,李氏一族虽然没什么用但还算老实,而且别人是草根出身,如此便可免得将来有弄权的风险。

唉……自己为了大周江山真是用心良苦。

--